特别是改开以后,国家支持力度降低,依托国家支持的各种项目也就彻底走向完蛋了。

虽然现在华夏在半导体行业早已远远落后阿美等国,但应用于民用上的技术也还支撑的住。

最主要的是这些股东当中只有几个涉及这个行业,而且还只是涉及电饭锅、电风扇等等初级民用电器,连电视机这种稍微高级点的电器都没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江澈要是还强硬的要求他们支援半导体行业,那不就明摆着告诉这些人,要你们的设备和技术就是为了吃大户的,这不是连最后一点脸面都不要了嘛,毕竟江澈逼着他们援助华夏这些设备和技术是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借口。

现在华夏半导体行业需要的的设备和技术都是那些能够应用于军工设备,而不是这些民用产品。

而且江澈也不认为凭这几个歪瓜裂枣能舍得投入重金购买那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援助华夏,再者说了,江澈早就为华夏半导体行业想到了最适宜的冤大头——小日子。

小日子作为争霸时期,阿美用来封锁亚洲地区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小日子国内的战后恢复得到了阿美的大力帮助。

在此背景下,60年代小子日对阿美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引进和吸收消化学习,整个小日子在官产学联合的推动下不仅建立起了初期半导体工业体系,并且已经开始具备在阿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迭代创新的能力,直到60年代的最后一年,小日子已经开始可以量产彩色电视机。

然后,时间进入到70年代。

在经过了60年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基础上,已经积攒了相当丰厚的经验和技术实力,批量生产os集成电路在1972年时对小日子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并且那个时候日本的发展速度极快,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整个小日子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在半导体产业上赶超阿美成为了小日子集成电路产业的一项“国家政策”。

于是从1976年开始,小日子政府主导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在集合了东芝、三菱、日立等国内半导体尖端公司组成强大的技术阵容下,用了三年时间大幅度提升了小日子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集成电路全球市场占有上一度逼的阿美企业无法招架。

70年代为了解决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瓶颈,王守武等国内半导体专家抓住两国的蜜月期,于1973年赴小日子好好的学习和见识了一下什么才是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及工艺。

而这一次的的考察,小日子的nec提出愿意把3英寸的半导体生产线转让给华夏,不过代价是我们必须至少拿出三千万刀了用来支付技术转移费用。

遗憾的是,华夏当时顶破天也只掏的出一千五百多万美元,还不及nec提出的最低转让费用的一半,于是这一技术转让计划也只得作罢。

而这一次,恰恰是我国距离全球最先进圆晶生产工艺的一次。

而江澈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对于如何获取小日子的3英寸半导体生产线,江澈也分成了两步。

第一,就是用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