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武昀想给儿子请几个先生,魏清莛却想将孩子送去书院,俩人意见不一,也说服不了对方,这件事就这么耽搁下来了,好在涵哥儿和泓哥儿有先生,小老虎就暂时跟着两个侄子一块儿上学。

皇上将原先王家的宅子发还王家,因为是侯府,朝廷又买下附近人家的两个院子,改造成侯府。

如今王家准备要搬进去,里头的很多东西都要布置,所以魏清莛去帮谢氏。

谢氏揉着额头,疲惫的道:“好在有你帮我,不然更要麻烦了,要是廷哥儿有个媳妇就好了,不然你有个小舅母也是好的,偌大的侯府总要有人来帮我。”

魏清莛也觉得王概之应该成亲了,“小舅舅不是要到明年春天才启程吗?舅母不如趁着这段时间到处走走,要是小舅舅能带着小舅母赴任就好了。如今他也是一员大将了,后院总要人去走动的。”

谢氏眼睛发亮道:“这几日我倒是选中了几个,倒不要她大门大户,毕竟是娇小姐,你小舅舅年纪大,只怕她们心中委屈,而且到了边关只怕也不适应。小门小户的也不行,你小舅舅年纪轻轻就是二品大员,以后肯定还会再往上升,要是小门小户的,处事小家子气些倒丢了你舅舅的脸。我看中的这几个姑娘,别的不说,见识还是有一些的。”说着让人回去拿她屋里的盒子过来。

俩人就着王概之的婚事说开来,魏清莛看了半响,抽出一张纸来,道:“这位张姑娘却是不错。”

这位张姑娘的父亲只是正七品的国子监监丞,祖父是通政使司副使,征和二十二年的探花郎,祖母是江南布政使的嫡长女,幼承庭训,家教甚好。而这位张姑娘却是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谢氏见过她,不管是教养还是谈吐,都算得上出色。

只是可惜时运不济,她祖母因为疼惜她,打算将她留到十八岁后再嫁,这在贵女中很常见,越穷的人家嫁女儿越早,越富贵的人家嫁女儿越晚,就比如皇室,很多公主都被留到十八二十岁后才出嫁的,除非和亲需要。

所以她祖母原也没错,只是她未婚夫的父亲在她十七岁那年从马上摔下来死了,未婚夫要守孝三年。

张家守诺,决定让张姑娘等三年,预定明年的婚事就多推迟了两年。

只是没想到第二年老夫人的身体就变得很不好,只不过是一场风寒,断断续续的一直不停,半年过后老夫人熬不住死了,这下十九岁的张姑娘也要守孝三年。

只是一年后出孝的未婚夫却等不及了,才出孝七个月屋里人就早产生下庶长子。

张家大怒,最后退婚了。

只是如今张家姑娘孝满,却也二十二岁了,要说虚岁,都二十三了,典型的老姑娘了。

魏清莛听着囧了一下,前世的她,二十二岁的时候才刚刚考上大学呢。十岁才上小学一年级的魏清莛表示很忧伤。

张姑娘底下还有好几个妹妹,都等着姐姐出嫁后嫁人,本来因为守孝就已经耽误了朝期,如今更是着急不已。

就连张姑娘的母亲都忍不住怨怪起来,所以张姑娘是很着急找婆家的。

谢氏道:“我前不久才在一次宴会上见过这位张姑娘,虽然众人的眼色有些奇怪,但她却能泰然处之,可见其品性。”

“那不如问问小舅舅吧。”

谢氏诧异。

魏清莛就笑道:“毕竟是小舅舅娶亲,他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吧?要是能选个合心意的妻子,以后他们两人相处也更好些。”

谢氏就想到了儿子,沉默了一下,点头道:“你说的没错,那我回头和他说说。”

王概之这几日都在京中走动,他十几年没回来了,昔日的朋友早就变了。他从侄子那里知道王家落难后各家的表现,心中就有了一份标杆。

对于那些伸出援手的,王概之亲自提着礼物上门拜访,而那些视而不见的,王概之也对他们的邀请视而不见,对那些落井下石的,王概之也不手软。

如今京城里的人都知道,皇上能坐上这个位置有他侄子的一份功劳,而皇上能这么顺利的扳倒徐家,有他的一份功劳。

可以说除了任武昀和窦容,现如今他王家是紧随其后的受宠信。既然担了那个名声,王概之也就不介意做一些与身份相符的事情,比如说因为一言不合和某些人打起来了。所以当他揍完人神清气爽的进门被笑容满面的谢氏拦下说她替他看中了一个姑娘时,他微微一愣。

第二百二十二章 定亲

张姑娘看着镜子里明眸皓齿的女孩微微的笑了,秀红从外面进来就正好看到,眼里差点落下泪来。

姑娘已经够艰难的了,她要是还一副悲悲戚戚的样子岂不是让姑娘更加难做?想着,秀红就扬起笑脸,欢快的道:“姑娘,才太太让人送来了一匹罗,让我们给您做一套时兴的以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