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独(感谢王訾、grandpe大佬打赏的盟主!)

走进不科学 新手钓鱼人 6858 字 15小时前

比如黎曼如果死去。

黎曼猜想、黎曼几何不说不会出现吧,至少面世的时间必然延迟。

后世大量和黎曼有关的工作都要推倒重来,影响不可谓不大。

阿尔伯特亲王也是如此。

而当阿尔伯特亲王身亡后。

七十多位袭击者就不需要像原本那样聚集在一起去攻击礼堂,而是可以就地展开无差别的袭击。

如此一来。

现场所有人的死亡率便一下增加了最少五倍。

因此理论上来说。

艾维琳确实存在中弹身亡的概率。

眼下光环将那个时间线中艾维琳的灵魂收纳到了项链里,同时还留下了苏醒进度的提示。

莫不是说

如果进度达到100

艾维琳就会复活?

更关键的是

按照此前副本的提示。

1850副本在结算后会封闭,无法再开启。

换而言之。

如果艾维琳复活

她将会出现在现实?

“嘶”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

毕竟

自己亏欠艾维琳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别的不说。

光她后来收集的文物、在东方做的那些事情,都是不顾成本甚至不顾安危完成的承诺。

而徐云留给那个姑娘的,只有无尽的遗憾。

他为艾维琳带去了一束光,却又在最后亲手将其熄灭。

实话实说。

挺渣的。

但没办法,徐云和艾维琳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他能待在副本的时间就那么点儿,离开是必然的结局。

可如果艾维琳能够在现实复活,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因此于情于理,都一定要把那个女孩复活过来!

至少

应该再带她打一次雪仗吧?

随后徐云珍而重之的将项链收好,目光投向了最后一颗光球。

这一次。

他的表情在迅速凝重的同时,还带着一丝肉眼可见的平静。

记忆力好的众所周同学应该记得。

当初在冥王星之夜,光环曾经给出过最后一环任务。

名字叫做‘它很孤独’。

当时在任务描述中,徐云还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它已经孤独漂泊了不知多少岁月,在外失落的见证着历史,你能找到它吗?】

在那以后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徐云一度以为这个任务描述的是神王星。

但直到副本最后、亲手从田浩所手中接过‘那件东西’时。

徐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任务的含义。

那怪啊

难怪当初在看到神王星的时候,光环提示的只是‘常规任务’完成。

其实

真正孤独的不止是神王星,更还有它

啵~

光球再次破碎。

几秒钟后。

一个破旧的小钱袋浮现在了徐云面前。

徐云伸手将其接过。

在副本的那一年时间里,他见过这个袋子的次数不下二十次,几乎隔几天就会打个招呼。

甚至他刚到伦敦的那一天,就曾经和这个小袋子‘碰面’过。

因为在副本期间,它一直被挂在希尔芙的腰上。

没错!

这就是从见面开始,希尔芙始终拽着的那个小钱袋!

徐云和艾维琳等人一直认为,希尔芙抓着小钱袋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

那种大小的钱袋里头顶多装着几个硬币,因此始终包括徐云在内,都没有人太过在意它。

但如今想来。

希尔芙如此宝贵它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这个满是补丁的钱袋里头,装着她从贼窝里偷取来的那个宝物。

随后徐云轻叹一声,将钱袋的绳索解开。

口袋朝下对准掌心。

轻轻一抖。

咻——

一枚方形物件缓缓从袋口而出。

这是一枚正方形、长宽都只有三厘米左右的白玉小块,左上角有个被镶着金边的小缺口。

而在白色小块朝上的一面刻着五条纠缠在一起的小龙,同时赫然写着八个细微但徐云却看的一清二楚的汉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国宝里,有两件文物最为特殊。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

它们的位次都要高于兰亭集序帖和《永乐大典》,牢牢占据一二把交椅。

其中第一是神秘的九鼎。

华夏历史上最早的九鼎传说来源于夏朝,至于先秦典籍中关于夏人铸鼎的说法,最早可见于《左传·宣公二年》。

书中记载了著名的楚子问鼎的历史事件,王孙满回答鼎的来历之时,就明确指出是夏人所铸: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左传·宣公二年》】

九鼎这玩意儿有个很神奇的特性,用网文的话说就是,它竟然可以自动认主。

夏人不行了,就跑到殷人那去。

殷商不行了,就去了周人那里。

这就是所谓的“不迁而自行”。

不过一直以来。

九鼎都颇具传奇乃至神话色彩,历史上明确的记录很少,而且文献之间的记录时常会有所冲突。

举个例子。

九鼎的铸造者到底是大禹还是夏启,至今都没有一个定论。

比如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明确指出九鼎为大禹所铸,也就是那句很有名的【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司马迁以其著作的影响力,将这种说法流传后世,此后诸多史家也沿袭此说。

可《墨子·耕柱》确认是夏启:

【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臧,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

另外最早记录九鼎的《左传·宣公二年》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夏之方是谁,但在古代文献中几乎存在这么一个惯例:

就是如果言及夏人做什么事情,但却没有明确具体对象的时候,这个人一般都指的是夏启。

国内甚至有两位历史教授因为这个看法分歧撕逼了十多年,甚至在研讨会上大打出手。

除了铸造者外,九鼎去了哪里也争议极多。

九鼎去向的猜测在数量上甚至是《永乐大典》猜测的数倍,而且都是古籍所记。

可以这样说。

截止到目前。

九鼎除了数量确定是‘九’之外,没有一个信息是有定论的。

甚至‘周鼎’和‘九鼎’是不是一个东西都依旧具有争议。

因此很多人认为九鼎其实不存在,是虚构出来的器物。

但即便是那些认为九鼎不存在的人,也无法否定九鼎在华夏文化的地位和特殊性。

当然了。

以上的这部分人指的是单纯认为九鼎为虚构的专家或者相关爱好者,不包括那种跟着西方认为夏朝不存在所以没有九鼎的傻x。

而除了九鼎之外。

排在第二件的那件宝物嘛,自然便是

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是用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物做成的,在它身上有两段故事。

一件叫做卞和泣玉。

另一段叫完璧归赵。

如今的滇省盛行赌玉,而他们就信奉卞和赌玉为祖师。

卞和于荆山得一石头,认定了是宝玉,先后献于楚厉王却遭楚厉王不信,认定欺君给予膑刑(挖出膝盖骨头)。

他不服,又于楚武王时再次献玉。

结果又被认定欺君,又把另一个膝盖骨挖掉了;

后来卞和居然还不服,于荆山日夜哭泣。

楚文王听说后召见,他竟然说“臣非悲刖,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

于是楚文王命人破开石头,果见宝玉。

因为该玉卞和所献,故名“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候,秦国听说了这块宝玉,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足见宝玉价值连城。

但是当忠肝义胆的蔺相如捧出它的那一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啻使和氏璧的价值更进一步。

当然了。

无论是完璧归赵还是卞和泣玉,它们都存在一些二创的色彩。

比如卞和哭出血泪等等。

但单讨论和氏璧本身,它的存在还是没有问题的。

待秦朝一统天下后。

秦始皇得到了这个旷世奇珍,派人将这块和氏璧雕成一块玉玺。

并命李斯在上边题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