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互飚演技

而另一边。

听到徐云字正腔圆的英文,老郭顿时眼前一亮。

这年头的英语传播度并不高,截然不像2023年那样连乞丐都能嚷嚷两句wtf。

如今英语在国内算是真正的壁垒性语言,说句不夸张的话,不知道多少人到死都没听说过一句yes。

基础的字母单词尚且如此,更遑论正常的交流了。

因此在徐云开口的瞬间。

老郭便立马确定了一件事:

对方绝对在国外生活了十年以上!

如果实际数字低于十年哪怕一天,他都敢当场去把自己从加州理工回国时,冯·卡门送给他的那柄号称麦克斯韦用过的斧头给啃喽!

想到这里。

老郭不由再次问道:

“韩立同志,你是什么时候出国留的学,为什么会出现在西海省这种地方?”

“照理来说你这种高学历人才回国,应该不至于这么这么被动的。”

老郭原先想说的词是落魄,不过担心这种说法打击到徐云的自尊心,所以最后还是换成了被动这个更加委婉的说法。

而在他对面。

听完老郭这番话,徐云顿时心中一凛。

飚演技的时刻到了。

只见他的脑海飞快转动了几下,语气支支吾吾的说道:

“郭同志,我的祖辈很早就下了南洋,一直都待在国外——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的祖先还有人是麦克斯韦先生的同学呢。”

“所以我严格来说也不算是出国读的书而是直接在欧洲入的学。”

“后来爆发世界大战,家族内部也出了一些事,这些年稍微稳定后我悄悄回了国,想要看看能不能认祖归宗”

三言两语间,

徐云给老郭勾画出了一个比较模湖的家族形象:

家族先祖早些年出国经商打工,战乱时期以爱国华侨的身份,捐助过少许物资给光头物流。

如今听说国内局势稳定后。

几位二代三代的老人想要落叶归根,但又担心政策问题,便让徐云先回国探个路。

结果路上遇到了一些意外,徐云便出现在了贵德县

由于思考的时间相对有限,徐云有些拿不准“设定”的地方主动选择了模湖。

不过另一方面。

来自后世的诸多阅历,令他对眼下这个时期的整体环境有种上帝视角的了解。

因此各个事件串下来后,逻辑上倒是不存在什么大问题。

加之有邹承鲁先生的事迹进行参考,徐云所说的情况倒意外的有些信服度——至少老郭看起来还挺合理的。

要知道。

作为目前九院的副所长,老郭在当年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上也署过名。

因此在过去一些年里,他没少接触一些想要回国的华人留学生。

徐云所说的情况恰好符合那些留学生的一贯担忧,也就是害怕自己出国时走的是腐朽政权的路子,回国后会不会被清算等等。

所以一轮交谈结束,老郭心中也多少有了些底。

果然是和他们当初所想的一样,因为担心政策才悄悄回的国

随后老郭深吸一口气,伸手想要拍徐云的肩膀,不过在意识到徐云身体状况后便改成了拍床沿,安慰道:

“韩立同志,你放心吧,国家对于你这样的华人留学生不会有任何不友善的政策。”

“恰恰相反,我们对你们的回国抱有很强的善意与期许,欢迎你们回来共同建设我们的新华夏。”

“例如我们基地内就有几位祖上出走马来半岛的留学生工程师,最久的小李回国快十年了,现在孩子都生两个了呢——有机会的话,我可以组织一次座谈会。”

“大家好好聊一聊,相相亲,交交心,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对了。”

随后老郭顿了顿,看似随意的问道:

“韩立同志,我还不知道你在剑桥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呢。”

“专业么”

徐云欲言又止,最好干涩的舔了舔嘴角,说道:

“近代数学系。”

其实徐云原先想说的答桉是物理系,而且他确实是个物理方面的从业者。

但在这个答桉出口前,他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对于眼下的老郭他们来说,这个答桉即便是真的,也未免有些刻意了。

作为后世来人,他很清楚一件事:

在眼下这个时期,221基地最缺少的就是“纯种”物理系的留学生。

别看基地目前留学生总数有大几百多人,看起来好像挺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