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 50 章

霍老师哈哈大笑,“行,只要你愿意学。你年纪还小,加上记性好,学什么都快。”

霍家老两口是文化人,这个时候的文化人会说俄语没什么稀奇,穆清没想到,他们还会说英语。

霍容时笑着道,“以前我爷爷在外交部工作过,专门负责翻译资料,所以会英语。”

后来,他出生后,他妈折腾的厉害,爸爸找爷爷奶奶求助,爷爷奶奶就从北京跟过来了,跟着爸爸从北京到上海去当老师,现在又来了南广县。

能学新东西,穆清来劲儿了,又开始了每天下午去霍家补课的日子。

林玉投桃报李,隔一段时间给汪露炖养生汤的时候,也会顺手给霍家炖一锅虫草汤或者暖身汤。

穆清因为换牙,最近也十分喜欢喝汤。最喜欢吃的菜要么是蒸得软烂的咸烧白,要么是烧茄子,凉拌茄子等等。

说起茄子,林玉就很得意,“要不是我去年夏天囤的多,你还能新鲜茄子吃?这个时候茄子苗都还没长好。”

“是是是,都是您准备充足。”

林玉笑了起来,“看你连着两天吃茄子,也可怜巴巴的,今天中午咱们家吃山药吧。”

穆清掏了掏空间,“没有山药了。”

“那我去药材市场那边看看,看看能不能买到野山药,没有野山药就给你做粉蒸肉,肉下面铺芋头。”

穆清连忙点头,“妈妈做什么我都爱吃。”

母女俩一起出门,在学校门口分开,一个去买菜一个去上课。

校门口碰到田甜,穆清看了她一眼,这两天天气渐渐热起来,棉衣一脱,换上长袖衣裳,很容易就看出她瘦了不少。

彭丰年快跑两步,“田甜。”

大院里的孩子都看向两人,田甜勉强地笑了笑,“你也去上学呀,时间不早了,我要去教室了。”

彭丰年还想说什么,田甜已经埋头走了。

穆清啧了一声,人言可畏啊,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事情。彭丰年他妈闹了一场,大院里的人看到他们两个说话,说不定过一会儿又要传闲话。

说是女人顶半边天,不仅要养活儿女照顾公婆,乡下的女人还要上工,城里的女人要挣钱,结果在这些事情上,女人还是会吃亏。

听了穆清的话,沈园心里认同,不过,“田甜也不算完全无辜。要是没被彭丰年的妈拆穿,她不是好处尽占嘛。”

“她成绩不错,希望她不要辍学才好。”

“应该不会,高中考不考得上不好说,初中她肯定考得上。”

沈园说了句很现实的话,“田甜现在也才十多岁,还不到结婚的年龄,她家又不用她下地干活,不读书干什么?文凭好一些,以后还能嫁个好人家。”

“田甜已经够幸福了,就算军区大院私下里有人传闲话,她至少吃穿不愁,还能等到法定年龄再嫁人。我老家,根本不管这些,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嫁人的也不是没有。”

陈静吃惊,“那么小怎么嫁人?”

沈园笑着捏捏她的脸,“你也是日子过的太好,怎么这么天真呢?”

穆清想,如果她是田甜的妈,要是真想闺女能嫁个好人家,肯定要想尽办法调离这里,去另外一个军区大院从头再来。

赵春华其实还真想过这个法子,可惜,并不是她想如何就如何。

他们一家选择搬到这里,就是想立功,等到合适的时候能攀上关系官升一级。

可惜了,田志勤干的一般,去年风头最盛的是二师孙承恩,说起来他也是托了手下有个穆继东的福。

真是气人呀,一年的时间,一个毫无根基的泥腿子能混上营长,她家那个当了这么多年的兵还是个团长。

有时候,赵春华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人。

大儿子都到结婚的年龄了,二儿子和女儿年纪也不小了,再有其他的想法也不合适了。

赵春华跟她丈夫谈过,目前来看,如果南广县这边的编制没有变动,他就算想平调去其他地方难度也很大。

赵春华心里憋着一口气,丈夫的顶头上司是张小玲那个贱人的男人,过年闹了那么一出,就算人家不想落人口舌秉公办理,面子过得去,里子肯定还是他们家吃亏。

田志勤叹了口气,“先干着吧,等有其他机会再说。实在不行,等下半年读初中,送田甜去她大哥那儿。”

“老大现在只是个光头兵,田甜去她大哥那儿顶什么用?”

赵春华动过把闺女送回老家的心思。但是,闺女回老家她照顾不到,要是被乡下亲戚带坏了,那可是哭都没处哭去。别说嫁个好人家,不拉着娘家倒贴都是好事。

想来想去,没有其他更好的法子,赵春华只能跟闺女说,“以后看到彭丰年就当不认识,时间久了别人都知道你在避嫌。你年纪小,时间一长别人肯定不会觉得是你的错,肯定会说是张小玲无理取闹欺负人。”

田甜只能点点头,听她妈妈的话。

这段时间,张小玲虽然出了口恶气,但是在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儿子给她脸色,男人觉得她没脑子,爷俩都不搭理她,可把她气得够呛。

穆清掉落的第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候,劳动节到了。

在这个流行学工学农时代,劳动节肯定要把学生拉去体验体验生活,穆清也逃不掉。

林玉叫闺女装病,“明天我亲自去给老师请假,就说你发高烧,去不了。”

“妈,大家都去,我不去不太好。”主要是她想去体验体验助农到底干什么。

林玉不乐意,“你从小到大干过什么活儿?你知道下地干活有多辛苦吗?”

“妈,我先去一天行不行?要是受不了,我后面两天不去了。”

他们要去乡下干三天活。

穆清好说歹说,林玉勉强同意,“我要跟你一起去,你要是受不了,我马上带你回来。”

“都听您的。”

知道穆清明天也要去劳动,下午沈园和陈静跑来,“草帽有没有?我跟你说必须带草帽,草帽还要有绳子,能固定在下巴下面那种,要不然干活的时候要掉。”

“对对对,还要穿长袖的衣裳,免得刮伤手臂。”

陈静打量她的手,“瞧你那细皮嫩肉的,估计一个上午就要打起水泡。”

穆清打量自己的手,确实又白又嫩,多亏了娘亲照顾得好。

劳动节这个时候,去干活主要是下田割油菜。林玉一早起来给闺女打扮好。

头发编了一个麻花饼垂在脑后,脑袋上戴着崭新的草帽。怕闺女戴的不舒服,草帽买回来,林玉还专门在里面垫了一层布。

身上穿着长袖长裤,手上给准备了一副劳保手套,脚上没穿布鞋,穿的是雨靴。

去年买的雨靴,当时买的稍微长一点,今年夏天再穿一穿,明年就穿不了了。

林玉亲自跟着去,带着板凳、水杯、和吃的,就怕闺女遭罪。

母女俩到校门口集合,班上的同学都惊呆了,这是哪家出来的大小姐,不就是下地干活儿嘛,妈妈还要专门跟着去照顾?

沈园连忙解释,“穆清还没满八岁,从没下地干过活,林阿姨也是担心她受伤。”

小学参加助农活动只有四年级和五年级,别说五年级,就算在四年级里面,穆清也是年级最小的一个。

家里当妈的担心也正常,带队的老师也没说什么,有张钦他们几个护着,学生们也不会拿穆清开玩笑。

初中、高中的学生都来了,大家一起出发,今天他们要去小河村。

小河村林玉熟呀,买酒来过,买招财进宝的时候也来过。

大队长已经在等着他们了,跟带队的老师商量好,高中生帮忙割油菜,初中生和高中生帮忙抱油菜。

油菜长的高,这里割油菜都是拦腰隔断,割完油菜,田里剩下的油菜杆儿有半人高,小学生们走在里面,不仅要注意脚下不平整的田地,还要注意别被胸口高的油菜杆儿刺伤了脸。

林玉都恨不得自己下去帮闺女干活。

“你注意脚下,别崴脚了。”

“嗯。”

“也要小心油菜杆儿,别伤到自己。”

“我知道。”

老师拦住林玉,“穆清妈妈,你别担心,咱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锻炼孩子,你别插手太多。”

闺女没怎么下地干过活儿,林玉怎么能不担心。蹲下身给闺女整理好帽子,又给她戴好手套。

穆清冲娘亲笑了笑,跟着张钦他们下地。

割油菜的人往往一大把放一起,新鲜的油菜枝儿又长又重,怕穆清抱不动,沈园就把一把油菜分成两半,她们一人抱一半。

穆清其实一直觉得自己体力还可以,隔三差五进山打猎,至少比一般小姑娘强一些吧。

现实教她做人,在田里来来回回抱油菜,抱了一个多小时,她就累的不行了。干活跟打猎完全就是两回事。

“清清呀,快过来喝口水。”

“来了。”

穆清不仅自己去喝水,还把陈静和沈园都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