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后蜀亡

后蜀国主孟昶果断地作出了投降的决定,并迅速付诸实践。他派遣重臣李廷珪出城,前往宋军大营进行谈判,希望能以和平方式投降,以确保蜀都的百姓免受伤害。

当王全斌了解到李廷珪的来意后,他内心充满了喜悦。如果能够通过和平手段占领蜀都,那么这将在短短两个月内成功灭亡蜀国,这无疑是一项将被载入史册的伟大功绩。

相比之下,即使是大宋的名将曹彬,此刻也还被困在渝地,距离蜀都有数百里之遥,中间还隔着几座城市。他要想抵达蜀都,最快也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因此,王全斌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这次自己终于能够拔得头筹,立下首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蜀国使臣的请求,承诺以和平方式接管蜀都,并且约法三章,保证不会骚扰蜀都的百姓。

以往,宋军攻入蜀国的城池后,都会进行为期三天的烧杀掠夺,这不仅是为了扩充军需,更是为了激励将士们的斗志和血气,作为对他们的奖赏。

但这一次,为了顺利拿下蜀都并避免强攻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也为了拔下灭蜀的头功,王全斌选择了退让,答应了蜀臣的要求。

李廷珪在完成了与宋军的艰难谈判后,终于返回了蜀都皇城。他步履匆匆地穿过富丽堂皇的宫殿走廊,心中五味杂陈。这次的谈判,对他来说,不仅是一次外交斗争,更是一次心灵的考验。

当他站在孟昶的面前,详细地汇报了与宋军的交涉过程和最终结果时,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孟昶听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或许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宋军已经接受了我们的宽待纳降条件,”李廷珪最后总结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欣慰。

孟昶深吸了一口气,他明白,这个决策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也包括他自己的。“这样也好,”他叹息道,“至少大家都不用再担心身家性命了。我们投降后,会带着家眷北上,去往那繁华的汴京城,面见赵官家。”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听闻赵官家雄韬武略,颇有仁者之心。我们归顺了,未必会遭难。在大宋的治下,大家或许还能继续做官,受到朝廷的重用。”

然而,皇宫内的大臣们却没有他那么乐观,他们低着头,沉默不语。

有的人想到即将失去的国家和尊严,已经忍不住失声痛哭。

毕竟,亡国之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即便他们在大宋能够继续为官,也永远摆脱不了“亡国降臣”的身份。

孟昶看着这些大臣们,心中明白他们的痛苦和尴尬。但他也清楚,现在不是沉浸在悲痛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