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小团聚

苏宸这日的上午去了练兵场,锐利的眼神扫过每一位士兵,确保他们的训练都达到了预期的标准。午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兵器厂进行巡查。这是在金陵城外的山庄,被划分为军事基地了。

这片兵器厂是苏宸心血筹划,也是他对抗大宋军队的重要筹码。在这里,新的炼钢技术被广泛应用,打造出更为锋利的陌刀、长枪等武器,每一件都闪耀着寒光,透露出凌厉的杀气。

此外,连弩、车弩等远程武器的生产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数量不断积累,军备日益扩充,逐步替换着那些陈旧的武器。

苏宸深知,南方的士兵普遍比北方的将士矮小,在体能上普遍不如北方将士,这在冷兵器时代的正面单兵作战中尤为明显。

因此,苏宸坚信只有全副武装,提高装备质量,才能在与大宋军队的抗衡中抢占一丝优势,这也是他为何如此重视兵器厂的原因所在。

然而,历史并非简单的武力比拼。自古以来,从南方向北方推动统一的困难重重,鲜有成功案例。这其中除了士兵身体因素外,还与北方人的彪悍性格、北方地理形势便于南下等诸多因素有关。

在古代,南方地形山多水多,交通不便,在古代大一统的观念相对淡薄一些,许多士兵、乡绅并不愿意支持军队北上,这些因素都为南方的统一之路增添了重重阻碍。

但苏宸并未因此气馁。他深知,要对抗大宋这个庞然大物并非易事。

他的第一步计划便是夺回江淮之地这个战略要地,然后以江北为根据地扩充军队与中原开封和西北的军队相抗衡。

因为江北之地,毗邻齐鲁、皖北与开封等战略要冲,其地理优势为军事行动提供了深远的纵深。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次真刀真枪的交锋,每一场大军的鏖战,都关乎着生死存亡的较量。

苏宸深知此地的重要性,他并未因一时的安稳而放松警惕,反而以更加谨慎。他明白,北宋的武将如云,许多将士都是后周时期磨砺出的骁勇善战之辈,他们与沙陀、契丹、北汉等强敌长期交锋,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而太祖赵匡胤,更是一位文韬武略的杰出君主,他的智慧与勇武绝非寻常人所能比拟。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宸深知要想在江北之地立足,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