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9章

秋收这段时间,乡下的社员们忙,县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也忙,大家忙着囤菜,和人换东西,手里的各种票自然就不够用了。

云端拿着她厚实的家底找上罗桂芳,还是和去年一样,托她帮忙换酒票,她要买几坛子酒。

这个活儿罗桂芳愿意干呀,说起来是麻烦她,实际上也给她机会和厂里的人拉拉关系。

“这事儿交给我,我肯定给你办妥当。”

“那就先谢谢婶子了。”

暑假从东北回来,她陆续给梁辰爷爷奶奶和小叔叔寄了一些药酒,都是她去年泡的,老酒她舍不得动。今年要多泡点药酒,以防以后药酒不够送人,动用上年份的药酒。

罗桂芳的动作快,在云端准备去金水市的前一天,就把酒票换回来了,都没跟云端提,照样叫自己的男人就把一百二十斤,总共四坛酒搬回家。

张红明擦了一下汗:“你小师叔也换了酒票,今天从酒厂搬了一坛酒回去。”

云端说:“估计也是泡药酒。”

她从东北回来的时候给小师叔送了不少好药材,加上他自己手里还有一些,足够做一坛药酒。

张红明不好意思道:“我想跟你买一斤养肾酒,我娘估计是这段时间换菜累着了,这两天早上起来都捶腰,说身上不舒服。”

“家里有现成的,你等等,我去给你装一瓶。”李婆婆一直挺照顾她,一瓶酒哪里说得上买。

云端装的去年的药酒,大概一斤,递给张红明。

张红明从兜里掏出一块五,说什么都要给钱。

“张叔,给钱就见外了。”

“怎么就见外了,咱们一码归一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药酒是酒也是药,买药的钱不能不给,否则病断不了根。”

不等云端再说话,他把钱拍在桌上,转身就走。

他想过了,酿酒厂里的酒一块钱一瓶,一瓶药酒怎么也值一块五。

张红明提着药酒回家,给他娘用,李秀芬第一反应:“给钱了吗?”

“给了。”

李秀芬这才露出笑容,挺好,他们家穷归穷,不能占别人家的便宜。

罗桂芳切菜切得噔噔噔地响,劝慰道:“娘,明年您别这么辛苦了,上年纪了可不兴这样折腾。等明年要换菜的时候,我和红明请一天假,我们俩去换。”

张彩玲默默举起手:“我也去。”

张建军皱眉,万般不乐意:“那我也去吧。”

李秀芬哈哈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严重,我养几天就好了。”

都是从小苦过来的,累点不怕,一家老小没有吃的那才是最难受的。她吃过的苦,不想儿孙也过那样的日子。

家里的酒买回来了,云端不着急泡药酒,第二天早上出门之前,交代梁辰中午去小师婶家吃午饭,晚上也睡在白家,等她明天上午回来。

“我可以自己做饭,晚上我回家睡。”

“不行,我不放心。你听话。”她在家的时候有她看着,可以让梁辰烧火做饭,但是没有大人在,留他一个人在家,她心里始终不放心。

“好吧。”

云端摸摸他头上的呆毛:“头发都长长了,等我明天回来,下午带你去剪头发。”

“好呀。”

母子俩走到居委会那里分开,梁辰去学校,云端去河对面的车站。

金水市一如往常,西门和北门的百姓看着更加体面家境更加殷实,南门的人看着更加穷困一些,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的也不少见。

秋天的阳光还是如此炙热,家家户户都抓紧入冬前的时间,把冬天的棉被、衣裳拿出来晾晒,等入冬之后好用。

郑家也在晒东西,这次云端来,发现郑家多了个女人。

老郑头叫云端过来坐:“这是郑述媳妇儿,你可以叫一声大嫂子。”

云端冲她点点头:“大嫂子好。”

刘桃温柔地笑了笑,没有答话,转身进屋了,还把门关起来。

云端坐下:“之前只见过你儿子和孙子,大嫂子什么时候回来的?”

“夏天的时候回来的,她会刺绣的手艺,原来被召集到刺绣厂绣什么东西,走了一年多,今年才回来。”

“咱们这里没有刺绣厂?”

“没有,成都那边有蜀绣厂。”

他们家虽然没落了,东西都捐出,但是能保住家里的房子,也是一家人苦心经营得来的。

去年被打压找麻烦,一家人没了工作和收入,原本以为房子保不住了,谁知道她媳妇儿被请去成都蜀绣厂,让那些动了心思的小人又偃旗息鼓了。剩下一个没眼色的罗二狗,也被他料理了。

后头料理了罗二狗之后,儿子重新有了工作,儿媳妇儿也拿到了工资寄回来,他这边又和云端搭上线,家里的日子一下好过起来。

云端点点头,坐下和他商量,这次想换些什么。

老郑头站起身:“我带你去屋里看看。”

云端大半年没来,他这里存的东西不少,一时半会儿搬不出来,不如带云端去屋里看。

云端去看过之后,挑出了两幅字画:“这两幅我看不懂,麻烦您退回去。”

行里面的人说看不懂,意思就是假货!

老郑头气不打一出来:“我去查查谁送来的,老头子我真是人老眼瞎,还被糊弄了。”

“您也别生气,一样米养百样人,在所难免。”

两人谈好了换的东西之后,没过一会儿,郑家的老邻居们都来了,这一次他们不仅要粮食,还问云端有没有票。

云端手里的票大多用去换酒票了,倒是还有一些。

“你们要什么票?”

“要一些糖票。今年家里好过了点,等过年也给家里孩子买点糖吃甜甜嘴。”

“这个我有。”

不过要等等,等她去李平武家走一趟。

老规矩,确定好交换的东西之后,云端先带走了一些东西,剩下的她晚上再来拿。

云端和往常一般,出了郑家之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去陶艺馆。

“吱吱。”

毛毛看到她,赶忙拉着她搬东西。

天坑里的水果又熟了一批,放在树下的筐子装满了,赶紧给它换新的。

一楼的陶艺馆里,放眼望去,空地儿都被一筐筐水果占满了。

“你等等,我把杏子送到餐厅后厨烘干,给腾点筐子出来。”

“吱吱!”

“等我回去做一批果酱,把这些水果耗费一些。”

“水果罐头也做一些,反正梁辰喜欢喝糖水,满足一下他的愿望。”

天坑里每一样水果数量不多,但是种类多,加一起还真是挺重的。她现在的日子,可不仅仅是水果自由可以形容的。

“等再过十几二十年就好了,那时候一年四季想吃什么水果都有,我冬天拿出桃子、樱桃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云端念叨着搬水果,忙活了一两个小时,才把一楼的空间腾出来一点。

也是没办法,水果要保鲜就必须放在大石头周围,一楼要存放的东西太多了,水果只是其中一部分。

看时间差不多了,云端背着面粉去陈晓燕家,她去晚了一会儿,郑晓燕和李平武已经下班回到家了。

“云姐你来了,平武,快来帮忙接一下。”看到云端陈晓燕高兴得很,想接住她背上的东西,想到什么又后退一步叫丈夫过来。

李平武:“晓燕你让开,别碰着你。”

“我知道。”

李平武接下云端背上的粮食,手臂一沉,好家伙,这怕不是有七八十斤吧。

云端锤了锤被压痛的肩膀,笑着跟陈晓燕说:“我暑假带着孩子去军区看孩子他爸,开学了才回来,然后一直忙着,也没时间来看你。前几天去青苗大队换菜,碰到你婆婆,我才想着来你这里看看。”

陈晓燕乐开了花:“我就随口跟我婆婆那么一说,没想到还真碰到你了。”

“我有个表妹在青苗大队插队,就想着去看看,还麻烦你婆婆帮忙照看。”

“咱们都是熟人,应该的。”

说到正事儿上,粮食该怎么换大家心里都有数,云端去屋里歇一会儿,陈晓燕的妈妈给云端送上一杯白开水,云端说了声谢谢。

“不客气,你先坐着,平武一会儿就回来。”

以往都是陈晓燕去叫要换粮食的亲戚,这次怎么是李平武去叫?

陈晓燕笑眯了眼:“我又怀上了,肚子里这个已经三个多月了,他现在可舍不得我辛苦。”

“我说呢,刚才你那么小心。”

陈晓燕凑到云端耳边小声说:“说好了,老二跟我姓。”

“恭喜恭喜啊!”

陈晓燕脸上散发着幸福的光芒:“云姐,你这次手里有奶粉票吗?能换我就换一些存着。这个孩子,就算我有奶,老二估计也喂不了多久,还是要送到我婆婆那里,有奶粉好歹能补贴孩子一些。”

“有,我这里有三张奶粉票,这次都给你。”云端又说:“前几天我见到了你大儿子,聪明又机灵,小胳膊肥妞妞的,一看就养的好。”

陈晓燕很感慨:“我婆婆是个疼孩子的。”

她决定好了,下次回青苗大队,一定给婆婆做一身新衣裳孝敬她。这样不找事儿又贴心的婆婆可不多见。

外面来人了,云端没有出去,陈晓燕爸妈出去接待,把粮食都换给亲戚们。

等外面的人都走了,云端收到钱和票才离开。走的时候跟陈晓燕说:“今年我应该不会进城了,年前如果你想换东西,有空来家里找我。”

“哎,云姐慢走。”

从自行车厂的家属院出去之后,云端想到一件事,看这样子,陈晓燕家的孩子不会都靠着和她换的奶粉票补充营养吧?

等孩子长大,以后回头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云端轻声一笑,走吧,去郑家,早点换好东西,她明天一早好回去。

熟门熟路地到郑家大门外的巷子,在十字路口碰到对面走来六个人,其中两个人肩膀上还扛着半人高的□□,云端下意识后退一步,躲了过去。

等人走后,她敏锐地发觉,他们去的地方是郑家。

“开门!”

郑家院子里传来老郑头的声音:“谁啊?”

“大伯,是我,有事儿找你。”

“郑强啊,都这个时候了,太晚了,你明天再来。”

“不行啊,大伯,我真有急事。”

听到这儿,云端想起去年郑二伯假古董的事情,心一下提了起来。叫老郑头大伯,怕不是那个郑二伯的儿子吧。

拉扯了半天,老郑头不松口,郑强不耐烦了。他也更肯定,郑家肯定有猫腻。

郑强高声道:“老郑头,你最好现在就把门打开,否则一会儿我把你们撞烂了我可不负责。”

“郑强,你小子出息了,你敢撞我家门试试看。”

“你看我敢不敢。”郑强招呼兄弟们:“给我撞。”

“嘭!”

沉重的撞门声惊跑了街角的老狗,惊慌地汪汪叫。

“哇哇哇……”

刘桃抱着孩子哄:“宝宝不哭,妈妈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