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每一个画面都很美。

很神奇,一部残酷的大屠杀电影居然能看出美。

但事实就是如此。

现场的人已经察觉到,该电影技术精雕细琢、非常精湛,战争的残酷与浪漫的唯美糅合,在视听觉的综合呈现中必定能带给观众十足的震撼。

除了美外,就是一镜到底了。

全片一镜到底倒还好说的,目前世界上也不是没有。

真一镜到底的影片,有《俄罗斯方舟》,拿过金棕榈。

伪长镜头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将数个镜头利用后期特效、隐藏性剪辑处理成看上去只有“一个镜头”的高技术含量活儿,这样的电影,四几年就有《夺魂索》。

现如今,又有了《1937》,而且在场的人,哪怕有些人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1937》真的是做的最好的,而且是拉开巨大身位的好!

因为其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演员与摄像机需要持续穿越多个战壕、小院、废墟、河、树林等近六七个主要场景,配合后期剪辑、特效背景置换、数字化处理,将十几个镜头整合成“一个”长镜头。

如此,就给现场的人带来了一种无比身临其境的感觉。

想象你身临其境在一个大逃杀的游戏中,前面是各种关卡、敌人、陷阱,你只有一次机会,无法重来,唯一的优势是有两条命(两位士兵),但死了游戏就结束。

在影片的两个小时中,镜头都围绕着这两位主角,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呼吸、恐惧和希望,都被尽数收入了镜头中。

观众变成了他们,他们的恐惧变成了观众的恐惧,他们的绝望变成了观众的绝望,他们的英勇变成了观众的英勇。

不得不说,《1937》真的真的,是把“一镜到底”这种镜头语言给推到了人类影史从未达到过的技术高度!

另外,《1937》并不止于技术和美学。

电影里,从敌人到战友,他们所经之处的横尸遍野,是整部影片的背景。

近景中,敌军战壕中一张女人的照片、记者的救赎与复仇、火光冲天中,主角看到的地下室的饥饿的女人与初生的小婴儿。

这一切都在他最后爬出水面,在伤兵营中听到的民谣时得到了升华。

他本来是一个无辜的人力车夫,因为矮个子的原因才当了兵,结果刚当兵就遭遇了灾难。

然后从开始的抱怨,到同生共死的逃亡,到被战友拯救生命,最后亲眼见证更加残忍的暴行,又被记者委托神圣使命,被再次拯救后,拥有了负重前行的勇气,最后拿起来抢,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这些才是主角作为一个个体,在战争中最可值得铭记的东西。

这在西方视角下,个人成长是最被看重的。

而同样的东西在东方视角下,也许是主角最后拿枪,加入了集体,英勇抗击才是重点。

但在西德尼看来,这最后的一幕妙就妙在,西方人看到了西方人喜爱的,东方人也看到了东方人喜爱的。

可以说,路平安这回算是完美解决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平衡,同时又巧妙地借用超高技术水准,将历史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而且这样的展现,谁都没法视而不见!

西德尼不禁感慨:不愧是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