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最可爱的人

被马老电话摇来的各个部门领导看了江澈的方案后,纷纷拍手叫好。

农村是什么,是咱们国家的基石。

大米、白面从哪里来的?

都是广大农民一年四季,起早贪黑辛苦劳作的结果。

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淳朴农民付出最多,收益却是最少。

建国初期,由于前伪政打仗四处借钱,导致很多城市的财政赤字率高达70%,伪政撤退时带走了所有外汇。

接管后,只能靠增发货币维持财政开支,为此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47年国家实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把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集体,当时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8%,一下子就激活了全社会的生产力。

粮食大幅增产,国家把从农民那里征收的白米、白面和白布投向市场后,这才算是平低了物价把通胀压了下来。

五六十年代,经济被封锁,大家日子过得比较穷。

从70年代老尼访华后,两家关系开始升温,我们借机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升级工业生产水平,也为此欠下了100多亿外债。

70年代,很多引进外资的拉美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债务危机,我们也不例外。

到1979年时,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突破200亿。

解决办法是放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种地由过去的集体制变成包产到户,再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放开前,农村支出占全国财政的10%。

放开后,这个数据减少到只剩下2%,农民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也全部压在土地上,大大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看到效果非常好。

便有专家学者提出,进一步开通城乡,让农村百业兴旺。

农民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者,农民可以是瓦匠、木匠、裁缝,应该允许他们从事百业。

针对农业农村有30多个允许,都是允许、允许、再允许、同意、同意、再同意。

比如今年刚刚发布的允许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向各种企业投资入股,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短短的三十多年,我国的小农经济一次又一次扶大厦之将倾。

城市建设的越来越漂亮,农村的山却还是那座山。

新一代的年轻人依旧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上劳作,结婚、生子,仿佛就磨具里复刻出来的一般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虽然国家近些年针对农村发布了一条又一条方针方案,可这些都是将其原本就应该享受的权益还回去而已,真正为农村做的事情寥寥无几。

诸位领导也想为农村、农民做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