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时农村家庭养鸡下的蛋,自己都舍不得吃,除了家里有人生病或是走重要的亲戚会用掉一些,基本上都用来换钱。

即便是现在改开了,也对农民放开了养殖的限制,农户家里养的猪和禽类也大多都是换钱。

如果广大农民家里养殖的是这种国外的蛋鸡,多产几个蛋,自家小孙子也能吃的上喽。

同样的养殖时间,本土鸡养殖7个月出一栏,都够国外的品种出4栏了。

同样的养殖时间,本土鸡下100枚蛋,国外品种可以多下100枚。

这中间不仅仅是时间成本,里面的人工成本、饲料成本更是天差地别。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养殖时间短、产蛋量高,不仅仅是节约成本,更多的是解决广大人民餐桌的问题。

商品没有市场化的时候,大家凭票购买,那会鸡蛋稍微有些短缺以外,鸡肉还算能够正常维持。

自从改开之后,一部分老百姓先富了起来,收入比以前多了,本就紧张的鸡蛋更加抢手,鸡肉的供应也开始出现紧张。

面对这些问题,曾老他们早就讨论过,是否引进国外的品种用以解决供需矛盾。

倒不是他们不愿意,实在是国外的资本家们太欺负人,只愿意向国内出售雏鸡,对于种鸡他们谈都不谈。

暂时不采购雏鸡,上面也有他们的想法。

想要充分满足国内对鸡肉和鸡蛋的需求,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即便把一只雏鸡的引进成本算作5毛钱,使用到的外汇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虽然国内有不少企业给欧美做代加工,赚取不少外汇。

但是使用到外汇的地方更多,那点外汇都是掐着手指头花。

而且这些雏鸡不像是大型机械设备,采购一台可以使用十几二十年。

蛋鸡产蛋的高峰期只有两年,两年之后就要淘汰。

肉鸡,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吃肉的。

可以说这两种鸡都能算作‘快速消费品’。

再一个,如果大量引进这些国外的品种,对广大农户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谷贱伤农,经济学中的谷贱伤农现象是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们往往会面临农产品价格下降、收益减少的情况。

这是因为当农产品供应量增加时,需求量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同理,将这件事套在鸡蛋上也一样。

养鸡下蛋卖钱,是现在不少农户家庭的额外收入,或者说是重要收入之一。

一旦市场上鸡蛋多了,价格下降,他们本就微薄的收入很有可能支撑不起现有的家庭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