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大家的呼声我都听到了,相信接下来的产品不会让大家失望!”

听到江澈不是不关心这三款产品也不是没有新技术,而是不愿意和其他企业同流合污一起掏大家的兜,有些感性的消费者当场就红了眼眶。

别看江澈说的义正言辞,他哪里是不想赚这些‘黑心钱’,实在是这几年他在国内忙的晕头转向根本没顾得上这边。

这也让江澈想着得改变一下工作的方式了,等这边工作结束回到湘江得将公司改组一下,不能什么事情都由自己发号施令后才转一下。

现在工厂直接对接各个销售渠道,减少了中间公司干预的环节,虽然因此节省了不少人力成本,可这也造成了不少的‘浪费’。

就拿小灵通这一款产品来说,早在两年前,实验基地就解决了收发短信的问题,可就是因为没有中间公司的干预,这项技术一直束之高阁,如果不是江澈想趁着欧美人要过他们的年多搂钱想到了这件事,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应用的上。

六年,整整六年三款产品都没有进行迭代更新,这六年少赚了多少钱,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现在江澈都不敢想这些事儿,想起来脑仁疼的直突突。

“与6年前相比,这几年阿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路上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

“我想问一下,现场有多少人上下班是乘坐地铁或者公共交通出行的?”

看到下面齐刷刷举手顾客的人数比他预想的要多,江澈心下大定。

“有一项数据研究,大多数人从地铁或是公交车下来后还要步行3公里左右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是怎么解决最后3公里的?”

“步行!~”

不出所料,刚才举手的人群中除极少数表示会使用其他交通工具,绝大多数都说步行。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种交通工具,稍微有点重但是还以携带到公交车或是地铁上,它能可以避免你在最后3公里步行,大家会选择使用它么?”

在共享经济最火热的那几年,‘最后3公里’常常与共享单车关联。

是不是有人认为江澈想要在阿美提前布局共享单车吧?

先不说现在的科技根本达不到引起共享经济的开端,即便可以实施,江澈也不会做这种‘大聪明’。

在网络没有全民参与的年代,多少人被那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所误导,在他们的描绘中国外的空气充满了香甜的气息,马路上一尘不染,人人都是品德优良,家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谁要是胆敢把自行车停在路边哪怕上了锁,只要自行车离开视线,不用太多时间,可能连一支烟的功夫都不用这辆自行车就会换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