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享受的是盈利的10%利润分成,而不是营业额的分成。

所以,他们比江澈这个老板还要重视公司在每一个产品上盈利的多寡,毕竟这才是收入的大头。

当然这种僵局并非不能打破,那便是销量。

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其他产品,只要是工业产品就会遵循一个真理:产量越高,生产成本越低。

经过专家组的计算,每生产一万台‘c’,成本将会降低两个点。

不说‘c’能够达到‘y phone’的销量高度,哪怕只要有它的1/50,‘c’的生产成本便能降低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水平。

可‘c’的局限性,却让众人对它的销量堪忧。

听明白专家们的意思后,江澈却是浑不在意。

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至理名言放到任何时候都管用。

2011年智能手机刚开始爆发的时候,高端的有售价高达4999元的‘i phone4s’,也有震惊全场1999元的‘小米1’。

一部苹果4s买两部小米1还富裕一千块钱,按理说小米的销量应该远超苹果才对。

可事实上,苹果4s在第二年度的销量排行榜第八位,而物美价廉的小米则连榜单都没能进入。

早在江澈看到这些专家将‘c’的性能复刻到如此高的高度之时,他便决定要把‘c’打造成高端品牌。

什么是高端品牌,性能如何不说,售价肯定要最贵。

售价高除了对消费者不太友好,但是对所有参与环节都是好事儿,大家都有钱赚嘛。

可如果生产成本过高,挤占了大部分利润这就不是好事了。

不过刚才专家们不也说了么,只要销量上去了,成本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

搞研发,这些专家是大拿,江澈拍马都赶不上。

但是在商业领域,江澈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一个人可以吊打他们一群。

江澈这么嚣张,并不是说他在商业领域多么牛,而是他见识过的案例多。

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特别说短视频时代,网络上活跃的不再局限于大v或是‘公知’,几乎全民参与,许许多多在各自领域超牛的博主也纷纷冒头。

有宠物博主、有汽车博主、有财经博主,当然讲商业行为的博主也不在少数。

江澈就没少被推送讲商业的博主,之前自己一知半解的商业案例,人家三言两语便被说的明明白白;之前还没察觉到被上套路了,经博主一分析,自己才明白又被商家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