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所大学合作,由自己提供书籍,再和各学科的领头人对接,整理出符合国情的书籍,先把教师群体培训完毕,由他们再教育学生?

这也不能成,不是江澈不愿意提供书籍,也不是各学科的领头人不愿意做利国利民的事情,而是现在的教师们可没有前些年那么空闲。

自从去年恢复高考后,每一个大学教师都忙得团团转。

为什么?

学生们太爱学习了,学生们现在不仅仅是卷自己,他们更是在卷老师。

有不会的,先是同学之间交流,没人会,找老师答疑解惑去。

老师在备课,学生会来问题目。

老师在吃饭,有学生会找上前。

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学生们也没有放过。

几乎每一个老师无论在哪,都会被学生团团围住。

可以说现在各个老师都在超负荷运转,如果江澈再把他们拉过去再回炉重造,老师们能不能吃得消一边学习一边教书的苦?

如果走前世的路子,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或者年轻的导师送到国外进行委培,很难不会再次发生优秀的人才出去了,学会了,最后留下了。

不送人出去,搞引进教学?

先不说这么多年国外在民众中对我们进行妖魔化宣传早已达到深入骨髓的地步,即便有人没有被洗脑,单单地域文化、饮食结构这些外来的洋教师都不一定能够适应的了。

即便适应的了,可江澈仍然有顾虑。

之前曾老就和他说过,最近国内悄然升起了一股‘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的荒诞思想,江澈担心因为这些外国教师的原因,某些本就有这种思想的群体会更加扩大化。

进不来,出不去,这便是江澈最头痛的问题所在。

一路行,一路想。

江澈还没想出个一二三呢,车子便到了村里。

“大哥,快停车。”

才到中心广场这边,就看到许多人都围在大队部门前,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见到有热闹,刚才还有些迷糊的江铃玲顿时来了精神。

江澈也挺好奇村里有什么喜事,瞧着人山人海的模样,好像村里的人都来了:“这是有什么喜事?不应该啊,要是村里有什么事,一般都会打电话来通知的。”

之前因为在京城帮别人打家具,沙河村过得就比周边村子宽裕的多,每个村子都希望把自家闺女嫁过去。

自从沙河大队被江澈改造后,别说周边村子,就算是隔壁县都知道了有一个风景如画,每家每户都是住着窗明几净大瓦房的沙河大队。

村里本就不多的适龄青年早就在年前年后的那段时间结了婚,年龄不大够的也都定完婚了。

“栓子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