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砵兰街这样繁华的街区,堂口的大底还能留下不少,可要是一些没什么人气的街面,也留不下多少浮财。

‘富姐’的悬赏花红总数算下来都要几千万上亿港纸了,哪个见了不想上前啃一口。

第456章 发财梦

给警务处捐钱这件事所造成的结果完全超出了江澈原本的预期,警队‘一哥’亲自接待这本就是应有之义,可没想到正在祖家述职的港督麦理浩都连夜返回湘江参与了捐赠仪式,这就让江澈很意外。

按理说湘江华人给警务处捐赠这样的事情惊动不到港督,毕竟湘江可不是民选政府,而是约翰牛直接委任。

港人对现有政府和他的态度好坏决定不了他的政治前途,与其回来参与这场仪式还不如在约翰牛多参与一些宴会,在重要政治人物面前多刷刷存在感来的实在。

但麦理浩和他的前任有所不同,前任都是把湘江当作殖民地,只负责搜刮向本土吸血,而外交官出身的麦理浩虽然缺少殖民地的行政管理经验,但没有殖民地包袱的他,反而被普遍认为是历史上最杰出和最受市民爱戴的港督之一,舆论更以“麦理浩时代”形容他在任港督的日子。

麦理浩任内推动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湘江的社会面貌出现了深刻的改变。

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洁、教育、医疗、福利、基础建设、交通、经济和社会各个范畴,十年建屋计划、开发新市镇、创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费教育、兴建地下铁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设,纷纷在他任内推出。

这些政策不单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还进一步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时也增强了湘江人对湘江的归属感。

麦理浩见证了湘江的经济起飞,任内经济增长之强劲为开埠以来所未有。

在他的协助下,湘江由原本以轻工业为主导,逐步转型以电子工业、金融业和商业为重心,一跃而成“亚洲四小龙”之一,为湘江的繁荣稳定和日后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奠定重要基石。

此外,财政司夏鼎基爵士在麦理浩任内提出的“积极不干预主义”,也成为了港府的理财哲学、以及麦理浩在施政上的依归。

自从湘江沦为殖民地后,其经济命脉一直被怡和、太古、会德丰、和记黄埔四大英资所控制。

不要以为六七十年代湘江的几大华人家族很富有就认为当时的华人在湘江有话语权,仔细看看华商们所从事的行业。

绝大部分都与地产所重合,然后便是珠宝、运输等这些英资瞧不上的‘边角料’。

而英资呢?

则是把持着湘江的航空、能源、金融、零售、港口等极其重要且利润极高的行业。

正是在“积极不干预主义”的政策下,华资财团才有了与英资财团争霸的政治先决条件。

1977年4月,‘李大善人’的长江实业集团宣布拥有香港中区的希尔顿酒店,打破了英资门禁森严、唯我独尊的局面,并且拉开了华资收购外资的序幕。

1979年,‘李大善人’又从汇丰银行手中夺得英资四大财团之一的和记黄埔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