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是叔伯兄弟给解决的,毕竟都在工厂上班有固定收入,不会出现您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听到了于高官的警告,江大康额头上的冷汗都被吓出来了。

于高官说的这种情况有,但不是因为家里穷,是因为儿子太多了。

之前住在一起对住房的要求没有这么高,现在大队推行一家一户一宅基地的政策,都想着多给后代留块宅基地,都分开了。

四五个儿子陡然一下分家,就要多建四五套房子,里里外外算下来小一万块了,怎么可能不拉饥荒。

“嗯?你们大队还分家了?”

“我说我记得你们大队才两百多户的人家,刚才还没进村,在河堰打眼一扫上我就发现数量有点不对。”

“具体什么情况,你详细说说。”在进村之前,于高官就发觉新房建设的数量好像和沙河大队的户口数有些对不上。

刚才他还以为是房子太多,自己看花了眼。

再加上他一直在思考,统一规格的房屋虽然看着是挺舒服,但是其中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就是家庭成员怎么安置。

房子一样大,但家庭人口却不一样多。

三五个孩子算少数,大多都是六七个、七八个,多的都能有十几个孩子。

人口少的还好说,人口多的怎么办?

总不能儿媳妇们住一屋,儿子们住一屋吧,这成什么了。

“之前我们大队您是来过的,因为人口的多寡所以造成了宅基地大小不一,那道路就跟迷宫一样,东拐一下,西扭一下。”

“有的巷子能过板车,有些巷子也只能过个人。”

“也正因为宅基地大小不一的原因还造成了另外一个不好的结果,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左邻右舍都会多出一块无主之地。”

“常年无人管理,荒草成堆,滋生蛇虫蚊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大侄子江澈就提出不论人口多少,一户一宅。”

“就这么的,原本是两百多户的大队,这一下成了八百多户的。”

说到这里,江大康傲娇了许多。

不为别的,这才短短的十来年沙河村由原来的一千多人两百多户,发展到现在人口接近六千人八百多户,看着老江家一步步开枝散叶扩大家族,心里美啊。

“再详细说说。”

农村的面貌谁都想改变,可单单一个宅基地的问题都十分难办,剩下的问题更不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