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大爷们长辈们,我留这么宽倒不是浪费土地。”

“还是那句话,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远的不说,二三十年前,您各位能想到咱们大队有一天会使用拖拉机种地么?”

“咱们村之前有的路就够窄,拖拉机想进村都得拐上几把。”

“如果按照您说的那样修个四五米宽将就着用,若是有一天咱们国家要是富裕到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了,您说咱要还是按照原先的道路,哪怕是按照公社大路的标准修路,等到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用着拖拉机,您觉得那么宽的路能走的过来么?”

“要我说啊,咱这次既然都把整个村都重新归置了一遍,这道路咱也别纠结是二十米还是四十米了。”

“咱就一步到位,省的以后再想拓宽都做不到,到时候才是蛮烦事呢。”

“再说了,您觉得宽,是因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道树这些您还没算呢,要是把这些都算了,其实也多不了多少地方。”

江澈刚魂穿到1965年的时候,整个沙河村才一百多户,一千多口人。

这十来年,沙河村在江澈的帮助下到城里给人做家具钱可没少赚,从之前人尽皆知的贫穷村一步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有了钱,周边村子的姑娘们也都愿意嫁过来,沙河村早就没了因为贫穷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汉。

常言道,温饱思淫欲。

没钱、没吃的时候,大家生孩子都是三年抱俩、五年抱仨,有些老大都到结婚的年龄了,爹妈还给添了弟弟或者妹妹。

现在有钱了,养活得起,那不可劲儿的生。

这次分家,原本两百多户的村子,刷的一下成了五百多接近六百户的大村子。

江澈也没和他们说后世家家户户都有小轿车,只是用了拖拉机来比喻。

就这都把几个老汉惊着了。

在国家成立之前,他们一直都是杜家的佃农,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可一年忙活到头,到手的粮食都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

等到新华夏成立给他们分配了土地,再到现在国家提供一切的生产资料,不仅减少了众人在土地上的辛劳,还穿得暖吃得饱,大家都觉得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现在江澈居然说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有拖拉机,这是什么生活?

地主老爷们都没享受过的日子啊!

“栓子,真的会有家家户户都有拖拉机的那么一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