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他们去吃了闭门羹并没有见到江澈,沈立香就劝她明天再跟着马新华去。

“傻闺女,你和小马就等着过了年领结婚证了。”

“他师傅家,还不就是你师傅家,你害羞什么。”

要不是沈立香在一旁相劝,沈晓秀今天说什么都不会再跟着马新华来江澈家。

第415章 春节二三事(下)

“栓子,等会咱们给晓秀多少啊?”

上次沈晓秀登门是来相亲的管顿便饭即可,这次马新华带着她登门送节礼,证明他们俩的事儿基本就没跑了,江澈这个做师父的也该表示表示。

见面礼这个礼节,自古就有。

通常是两人确定好关系了,女生在第一次到男方家,一般是由男方妈妈在吃完饭后,拿出来给未来的准儿媳,可以是一枚戒指、一条项链。

到后世一般都是给钱,用红包包起来给女方,有的地方一千零一块寓意千里挑一;家庭富裕的则是一万零一,寓意万里挑一等等。

虽说现在的风气是反对这些礼节,但是好多家庭还是会偷摸给些。

比如之前何雨柱娶秦京茹的时候,聋老太太就把手腕上的那只镯子给了秦京茹,就相当于长辈给的见面礼。

江澈和白玉冰结婚时,刘英就给了白玉冰一枚铜戒指,这也算是见面礼。

白玉冰话刚说完,江澈便明白了什么意思。

人家姑娘大过年的来送节礼,自己这个做师父的能好意思让徒弟媳妇空着手回去?

且不说老马不在了,就算是还健在江澈这个师父该表示还得表示。

师父和师傅,别看口语上说出来差不多,但是基本含义、感情色彩都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师傅”一词早于“师父”出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一开始用于指代从事教学工作、传道授业的老师,《谷梁春秋》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秦汉以后演变成帝王之师,即太师、太傅的合称,“师傅”自此成为皇家子弟称呼老师的专用词。南宋以后“师傅”一词脱离阶级性与等级性,民间私塾中的教学老师都可被称为“师傅”。

清朝以后,“师傅”开始泛指工商、医学、戏剧等行业中专门传授技艺的专业性人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司机、厨师、工人皆可以称为“师傅”,亦可用来称呼陌生的年长的人。

“师父”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与“师傅”含义一致,皆指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用于帝王之师的代称,拜师学艺也称“师父”。

上学求进的师傅,只负责传授知识,关于你个人是否吃得饱、穿的暖,以至于以后发展的好坏跟师傅没关系,说白了就是你给我学费,可以入我门学习,出了我的门再无多大关系,就像是现在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父就不一样了,虽说也会收束脩,但说句难听的徒弟一年到头都要吃住在师父家,若是那种有良心的给吃好点、穿好点,都得搭不少,但是这种基本上都当作自己的传承人。

待徒弟学成了,师父还得给找好饭折子,哪怕是顶着师父的名气走门路,师父都得认。

师父对待徒弟如此,徒弟也不能学会了技艺便把师父抛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