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高考

那一年1977 海州侯 1069 字 2022-09-05

因为是第一届高考,大部分人心里都没有底,对于填报的志愿,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考前一天,终于领到了自己的准考证,一张薄薄的纸片,只有简单的信息,顶头的是“一九七七年大学及中专招生文化考试”,中间是大大的三个宋体字“准考证”,下面则是编号、姓名、考试地点,右面还贴着一张近期的照片。最后,磕上钢印,盖上红章,才是一张完整有效的准考证。

没有后世地精美印刷,甚至有些粗糙,但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张纸片却是最重要的宝贝,拥有它意味着拥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接过,珍而重之的收起来。

高考在公社是没有考点的,县里唯一的考点设在县城一中,离着几十里的路程。支书周玉堂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考试时间,特地安排了公社的手扶拖拉机送考。

姜斌赶到坐车地点的时候,虽然早了半小时,但不大的拖拉机后斗,已经满满都是人了。张俊和齐大勇一见到姜斌就非常着急的说:”哎呀,怎么才来?快,上车,上车!“

可这”车“怎么上啊?经过一番挣扎,姜斌硬是挤了上去,坐是不可能的,能站着就不错了。

”总比步行好吧!“姜斌心里一阵嘀咕,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还是占了便宜的,再说冬天这么冷,挤一挤正好暖和。

这一段赶考的路程差不多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少人也舍不得浪费,于是麻利的将地理书或历史书翻开,就开始背。

姜斌本也想看两眼书的,可是寒风时不时的吹过来,稍微站一会儿就感到两脚僵冷,翻书的手也是麻木的。

又考虑到在车上动不了,踱来踱去都做不到,姜斌只好放弃,选择了安静的闭目养神。

等拖拉机晃晃悠悠的拐进了县城国营招待所,支书第一个跳下了车,大声的招呼大家下来,可众人早已冻僵了双腿,卖不都很困难,只好哆哆嗦嗦,一瘸一拐的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