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春山如黛 花日绯 1015 字 2个月前

李莞收拾心情,端端正正的起身给李崇行了一个告退礼:

“时辰已晚,爹爹早些休息,女儿告退。”

说完,李莞在李崇那恶狠狠的目光注视下,孙子一般逃离了视线。

第59章

李莞让冯振才打听苏姨娘的事情, 知道她是青阳人,今年十八,自小父母双亡, 跟着舅舅舅妈生活,小时候生活挺好,后来舅舅做生意亏了, 日子就不好过了, 也因为家境贫寒,耽误了婚事, 两个月前,随她舅舅舅妈来京里讨生活,现在就住在北城的帽儿胡同里。

苏姨娘本人据说性子温婉,有些沉默寡言, 不怎么跟悠然茶坊其他人说话,每天固定弹奏几曲就立刻回家, 绝不在外流连, 也从不会收茶客们送的东西。

听起来人品还不错的样子, 但似乎也只是听起来……

“她舅舅是不打算让她成亲了吗?一直在茶坊里弹唱也不是个事儿啊。”李莞问。

“据说家里太过穷了, 就靠着苏姑娘唱曲儿过活。”冯掌柜说:“唉,穷人家也有穷人家的难处,那苏姑娘还算是人品端正的, 至少没有走上歪路。”冯掌柜想起自己从前混迹市井的时候,见识过不少穷人家的姑娘走投无路卖艺的,一不留神就被人骗的上了不该上的船, 做了不该做的事。但这个苏姑娘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洁身自好,冯掌柜觉得还算难得。

李莞在珠颜堂柜台后面看这一批江南运来的珍珠料子,拿起两颗放在手心里观察,拧眉说道:

“她舅舅都穷的让外甥女去茶楼卖唱了,还不算走上歪路吗?更何况……”李莞把一颗珍珠举起来,对着阳光眯着眼看光泽,口中说道:“那家茶坊的工钱,一天是五文,唱戏的,杂耍的,弹琴打鼓的,哪个不是拿了赏钱回家去过日子的?她舅舅家有多少人,一天五文钱,只怕连吃饭都成问题吧。”

人在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却还能坚持纤尘不染,不收任何赏银,要么是品行高洁到一定境界,视金钱如粪土,要么是苏家根本就不缺那点钱。

而苏姨娘的舅舅既然能让外甥女去茶楼卖唱,就说明他们家的品行不会高洁到哪里去,一个品行不算高洁,却要强行装作高洁的行为才是最奇怪的吧。

所以这才是李莞觉得疑惑,并加以怀疑的地方。其实如果冯掌柜派出去的人,打听回来的消息是苏家视财如命,反而更能让李莞接受。

“这……”冯掌柜也被李莞给问住了,随即明白李莞的意思:“是,小人待会儿就派人再去深入调查。”

李莞不置可否把这一批珍珠料子分出了三等,最上等的做珠串,中等的做手钏,次一些的则做珠钗珠簪之类,李莞这分辨珍珠的眼力,赶得上一个入行十年的师傅,这也是李莞在珠颜堂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李崇现在虽然还没有松口要纳苏姨娘进门,但李莞知道后续会发生的事情,知道苏姨娘进门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她提前替李崇打听苏姨娘的人品作风,也没什么不对的。

不过苏姨娘这事儿最终还得看李崇的意思,她最多不过是帮着打听打听罢了。

事情说的差不多之后,李莞才跟冯掌柜说起了再开几家店铺的事情,戴云前阵子从江南进货的时候,李莞让他注意着些江南有没有那种番邦来的辣子,戴云在扬州府的一个老掌柜那里带回来两袋,据说是湖州那边到扬州府务工的人从家乡带出来的,偶然间被江南两间菜馆用了去,虽然市面上早有吃辣子的店铺,但湖州的辣子以香麻为主,口味更重些,已经开始渐渐形成一股子吃辣子风。

李莞让戴云带回来两袋,上一世京城也曾风靡过一股吃辣子的风,那辣子拿回来之后,李莞就让冯掌柜去盘了两间酒楼下来,一家在东城安乐街,一家在西城翡翠街,又重金从湖州那边聘请了专门做辣菜的厨子入京,开始试菜的时候,大家还觉得入口有些辣,但吃着吃着就发现,这种辣子稍加改良就能让人吃的停不下来。

“姑娘上回说李师傅做的香辣蟹特别好吃,李师傅一直记着,今儿早上还派人来跟我说,姑娘要走之前让人去知会他一声,他当场做了给姑娘送过来呢。”冯掌柜对李莞说道。

李莞想起那蟹的味道便觉得馋,当即点头:“好啊好啊,我在这里等着,待会儿正好拿回去给我爹下下酒。”

冯掌柜说派人去给李莞拿过来,一来一回得有一刻钟的时间,李莞太过麻烦,便自己去了安平巷,安平巷离振兴街不远,从珠颜堂后头转过一个路口就到了,这几家店铺经营以来都是盈利,但李莞并没有把盈利的银子全都存起来,而是交给冯掌柜,让他看着去买振兴街别的铺面,湘南酒楼便位于东城安平巷口,虽说现在交通还不算通达,但只要朱雀街中间那条河渠一开,湘南酒楼的位置就很惹眼了,最关键是,占地面积够大,门前停靠马车等都不在话下,这就给酒楼多了不少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