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春山如黛 花日绯 972 字 2个月前

走到吉云诗社门前时,有一同学指着斜对面不远处说了句:“咦,那不是李家的姑娘们?”

众人望去,果真瞧见几辆马车停在振兴街上,一家名为馨雅堂的绸缎铺子前,李昭笑道:

“姑娘家就爱这些。”

本不欲理会那些小姑娘,可李昭瞥了眼身边的宋策,心思转动,对身旁那些同学们道:“我去看看她们在做什么,你们先上去吧。子恒兄与我一同。”

说完便拉着宋策往姑娘们那处去,宋策无奈被李昭拉着向前,这李昭真是铁了心要把他和他妹子凑成对,也是不管自家妹子名声,不管那些礼数了。

话说姑娘们用完了饭,李欣说漏了嘴,说李莞在京城也开了几家铺子,生意还不错的样子,姑娘们便起哄说要来瞧瞧,李莞想着这些京城姑娘全都是官家小姐,若是她们能经常穿着馨雅堂的衣裳布料出门应酬的话,对馨雅堂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心思动到这里,便没有收回的道理。

当即爽快的带着李家几个姐妹并其他有兴趣的姑娘一同前来,事先派了人到店里知会,冯掌柜特意给安排了七八个丫鬟婆子到店里伺候这群娇客,没想到还没进门,就听见旁边有人呼唤。

李昭笑嘻嘻的拉着宋策走过来,不住往李青使眼色,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样子,李欣和李茹凑在一起偷笑,李青满面羞红,有个这样的哥哥,简直丢人的想钻到地缝里去。

偏偏有些人毫无自觉,李昭来到众人面前,问道:

“你们来买衣裳吗?我和子恒兄去吉云诗社,正巧瞧见你们。”

李青局促的点了点头,低声说道:“菀妹妹在振兴街上开了家衣裳铺子,我们……一起来瞧瞧的。宋公子好。”

李青带头跟宋策见礼,其他姑娘也跟着见了礼,宋策的目光却看向了站在姑娘们身后,从台阶上转身过来的李莞,她今日穿着一身绾色湘裙,斜襟宽袖,发上盘着细辫,清丽可人。

但吸引宋策看过去的并不是李莞的美貌,而是她那不甚友好的目光,凝眉颦蹙的样子更添几分风情,脑中突然想起,这姑娘今年似乎也十四了,正是人比花娇的年纪。

第41章

这个念头在宋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连自己都惊讶了。

而李莞对于李昭硬是要把李青和宋策凑成对的做法很是无语,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宋家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宋策表面上才学不错, 但曾有先生评语说他学文不灵,不灵的意思就是空有其形,不得要领, 少年中举其实有多番因素。

一是因为宋亦民是翰林院首座, 而宋策那一届,乡试的出题官是宋亦民的师兄袁大学士, 两人私下关系很不错。袁大学士算是宋策的启蒙老师,那些经义解释与思想,大多是听从袁大学士的,所以宋策在某些环节上确实占了不少便宜, 这也是为什么他少年中举,但在宋家家道中落以后, 却花了足足十多年的时间才金榜题名。

而且那十多年中, 宋策除了读书, 几乎什么都不做, 府里府外事宜全然交由李莞打理,等同于李莞给他围建了一座坚强壁垒,壁垒中是他的私家花园, 他每天只需坐在私家花园里钻研读书,不管外界纷争,所以单从读书天分上来说, 宋策可能连李崇的三成都不到。

再说宋家今后会发生的实际情况,明年宋亦民就该犯事被流放西北了,宋家会从那时开始没落,女人嫁进去便是一生操心的命,若性格温和的,在赵氏手上兴许走不过两个回合,若性格强势的,便如李莞这般,下场就更惨了,给那对母子利用感情,玩弄于股掌,直到被榨干最后一丝价值。

从台阶上走下,来到李青身边看了她一眼,见李青满面羞红,娇羞的咬着唇瓣,双眼都不敢往宋策看去,感觉到李莞在打量她,李青的脸就更加红了,一扭身子,什么话也没说,便钻进馨雅堂,站在门口对外面的姑娘们喊道:

“你们不是说要来看衣裳,站在外面做什么?”

姑娘们受了李青的召唤,这才想起她们此行目的,一哄而入,门前就剩下李莞和李昭、宋策三人,李昭见李莞一眨不眨的盯着宋策,有些不满,干咳一声:

“那个……菀妹妹不请我们进去看看?京里的姑娘最多开个绣庄什么的,你倒是厉害,开了这么多家,比一般男子都强势。”

李昭看似句句在夸李莞,可实际上却是在提醒宋策,李莞性子强势。

宋策岂会不懂,只温润一笑,令人如沐春风,不得不说,宋策的皮相确实很好,公子如玉,朗朗如月。

只听他对李莞道:“四姑娘小小年纪便这般有头脑,委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