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 岁末之际,京城爆发难民集聚,连引几处动荡闹事。

城防司协同盛安王安置难民, 临设施粥点,发放防寒冬物,经连续十日的善举安置, 已妥善解决了难民的露宿问题。

京城长街上,那抹玄色大氅, 身躯颀长,白皙冷俊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严厉。

他拿着精致的暖炉,缓缓扫过街上景象,任凭身后众人群献谄媚,他的眉头都不曾动一下,视若无睹。

身后跟着的是知州大人, 还有几名一同处事的官员, 纷纷在后面抹汗。

这位盛安王真是油盐不进, 行事琢磨不透,马屁更是拍不得。

因为第一个拍马屁的人已经被他卸了职。

有了前车之鉴, 他们只能尽职做事, 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这位爷的禁忌。

正在排队取粥的难民见了来人,纷纷将碗放于地上, 跪在地上感谢这位秉公无私的王爷。

起初这位盛安王上任, 他们还不信任,直到他连着做了几番好事后, 他们才信服此人。

“盛安王来了, 感谢王爷啊, 王爷真是大好人!”

街上百姓一片称赞。

商侑安停下脚步,遍眼可见的民心与信任,他微微欠了腰,清冷嗓音响起街上:

“都起来吧,本王职责所在。”

没有多余的话,高冷寡言又雷厉风行。

这让百姓更加的信服于他,岱延国出了这么一位能干的皇子,岱延之强大指日可待。

而此刻间,百姓们想起那个不成气候的储君太子,言语间皆是一阵叹气。

众人心里不敢再假设于国事,只得对商侑安的呼赞高声了许多。

可这时,一家糕点铺传来吵闹之事。

还不等众人去看,两名衣裳褴褛的难民被店铺的伙计丢了出来。

那难民刚想爬起来闹店,看见往这边过来的领头之人,猛地倒地不起,嘴里痛苦的喊着:

“哎呦,疼死我了,京城的人也太凶狠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几名伙计“嘿”的一声争辩起来:

“你们两个当这里是慈善堂是不是?哪有吃了东西不给银子的?!”

难民男子约莫三十,挣扎在地,翻来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