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 抓贼了

朱明山拿不准,张惠是开开玩笑还是真的想学,就笑着问:“你在学校当老师,有空跟我去山上采茶?”

张惠内心其实也在权衡,要是学制茶,那么老师这一份工作肯定就做不了。

张高义连忙道:“你别听惠惠瞎胡闹,她要上班,以后空暇时间还是照顾孩子,哪里有空闲时间学制茶。”

“我想也是。”朱明山笑呵呵地点头,一点都没有失望的意思。

张惠心里下了决定:“朱叔叔,我想学制茶。”

张惠语气坚决,朱明山挑眉,看了张高义一眼。

张高义皱眉:“惠惠,别胡闹。”

“爸,我没有胡闹,我真的是这样考虑的。”

“你的工作怎么办?以后孩子还照顾不照顾?”

“学制茶也不用一年到头待在山上嘛,采茶的季节去一段时间学手艺,其他时间完全可以回家带孩子。”

张高义还要再劝,张惠就一条原则,坚决不松口,就是想学制茶,就算没了工作也无所谓。

“我说不过你,回头你跟你妈说去吧。”

张惠有些头疼,她妈知道这事儿,她肯定逃不了一顿骂。

朱明山坐在一旁喝茶,江明彦体贴地帮忙续杯,朱明山看他一眼:“你愿意你媳妇儿学制茶?”

“只要她喜欢,我没有意见。”

虽然惠惠之前没有表现出有多喜欢茶叶,但是她愿意去试试,他都是支持的。

“有意思,你这个小年轻不怕媳妇儿没了工作?”

江明彦很有信心:“养活妻儿老小我还是能做到了。”

朱明山哈哈大笑,跟张高义说:“你是个有眼光的,会挑女婿,比我那个不争气的女婿好。”

张高义谦虚地笑了笑,他没说,这个女婿可不是他挑的,人家是自己送上门的。

算了,不提了,免得老朱听到这话心里更加难受。

小院这边地方宽敞,张惠留朱明山在家里住,朱明山欣然同意。

他不着急走,他和张高义这个老朋友约好了要去钓鱼,总要多留两天。这回他回去,下次再见估计就是明年夏天了。

“你妈今天说买到几斤红薯好吃,你跟我回去拿两斤,明天早上叫江明彦煮给你吃。”

“好,那我跟爸一起回去。”总要听听妈的意见。

江明彦不放心:“我跟惠惠一起过去。”

“那就走吧。”

张惠一进门就说:“妈你别骂我,我有理由的。”

陈丽芳无语:“你好好的,我骂你干什么?”

张惠给她爸递眼色,张高义一点都不管她,这次他不占站闺女,一天天的,好好的铁饭碗不要了,越来越不靠谱了。

张高义把女儿想不上班去学制茶说给媳妇儿听,陈丽芳双手叉腰:“张惠你今天要是不给我说个理由出来,今天我跟你没完。”

张高义补充:“有理由也不行。”

一家三口吵架,江明彦这个当女婿的,赶紧扶着媳妇儿坐下,又给媳妇儿和岳父丈母娘端茶倒水。

在自己屋里的张建山两口子,还有在床上躺着的张建林,悄悄打开门,听了一耳朵,又把门关上。

多少年了,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妈?

他们两兄弟做错了那就是棍棒教育,妹妹要是做错了,最多挨一顿骂,比不了。有空替妹妹操心,还不如操心操心自己吧。

所以,他们对最后的结果一点都不好奇。

“爸妈你们别急,先听我说嘛。”

“行,我给你机会。”

张惠望向江明彦:“后年咱们要回首都吧?”

江明彦没有直接回答,只说:“你要想住在云顶县,咱们也可以不回去。”

“不行,我和小江爸妈说好了的,惠惠不用惦记我和你爸,一时分开也不算什么,你们两个不能贪图云顶县安逸的小日子,坏了自己的前程。”

陈丽芳瞪女儿一眼:“叫你说茶叶的事情,不准转移话题。”

“妈,我说的就是学制茶的事情。你们想,我们后面要走,到时候这个工作还不是就没了?我早一两年辞职还是晚一两年辞职有多大的区别?”

“再说了,明年我要生娃,孩子生下来不能全靠妈照顾着吧,我要辞职了,有时间照顾孩子不挺好?”

张惠看她妈若有所思,又补了一句:“我带孩子,抽空再跟朱叔叔学门手艺,那不是更好?”

张高义和陈丽芳夫妻俩刚才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女儿点出来,好像还真是。

张惠再接再厉:“江明彦的工资加外调的补贴,我爸和大哥的工资加起来最多有他工资的一半吧,没有我的收入,对我们家也没影响。”

沉默了会儿,张高义问:“小江你怎么说?”

江明彦笑道:“我听惠惠的。”

张惠得意地扬起眉毛:“看看,江明彦这么聪明的都觉得我想的周到。”

“少往自己脸上贴金。”陈丽芳凶了女儿一句,想了半天,犹豫道:“好不容易庄红被拉下来,结果你说你要辞职,多可惜。”

听这个语气,有戏,张惠心头一喜。

张建山和张建林两兄弟:……你看,我就说吧。

张惠笑道:“不可惜,这个工作名额我有想法。”

“你还有什么想法?”

自从庄红找她麻烦开始,张惠就生出过辞职的念头,那个时候她就在考虑如果不干了,这个工作该怎么办。

最好的结果,她不干了,让大嫂顶她的班,但是大嫂文凭太低,进去学校也只能干些打杂的活,不划算。

想来想去,张惠想到了沈燕。

沈燕很想当老师,她还是临时工,不止一次地跟她说过自己那时候怎么不努力一些考上正式工,不仅工资多,其他福利待遇都会好出一截儿。

“我的想法是,我把正式工的名额转给沈燕,沈燕家在百货大楼有关系,到时候沈家把大嫂弄进百货大楼上班,咱们交换。”

“没你想得那么容易,百货大楼的工作有多抢手你不知道?这是轻易能拿出来操作的吗?”

沈家未必有那个本事,沈家如果真有厉害的人脉,那么沈燕怎么现在还是个临时工?

“妈,沈家可不像咱们家就这么几口人,沈燕结婚的时候,那么大一个院子都装不下他们还亲戚。他们亲朋好友多着呢,我不信他们弄个工作的本事都没有。”

沈燕还是临时工也好理解,钢厂和百货大楼又不是一个系统的,使不上力也正常。

听到小姑子的话,刘莉惊讶地跑出来:“让我去百货大楼上班?”

张惠笑眯眯的:“大嫂,我够意思吧。”

刘莉郑重许诺:“惠惠,你有这个心我就很感动了,我知道弄工作难度有多大,不管成不成,大嫂都记你这个情。”

听到这儿,陈丽芳表情好了不少,儿媳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

“大嫂别灰心,我一个正式工的工作,换不到一个正式工,难道还换不到一个临时工吗?”

张惠扭头问爸妈:“我这个计划可以吧。”

“你啥都想的好,怎么没想过你有没有学制茶的天赋?你要不行,白白浪费两年功夫,浪费两年工作。”

“浪费啥呀,就算我学不出来,那也算开阔了眼界。至于工作,我没有工作但是大嫂有工作啊,整体来算,咱们家收支平衡。”

陈丽芳差点被女儿逗笑,白了女儿一眼:“没听人说过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谁跟你是一家人。”

“少骗我,妈,这样口是心非不行哦。”

陈丽芳忍不住了,笑道:“不管怎么样,这学期的课你要上完,换不换工作咱们后头再说,说不定到时候你又改主意了呢。”

“你妈说的对,你当老师还是要对学生负责,不能半路把学生丢下。还有一两个月就期末了,你肚子里的孩子月份不大,上班对你也没多大负担。”

张高义赞同妻子的想法,先拖一拖再说。

女儿到时候如果反悔了,还想继续当老师,大媳妇儿可以再找其他合适的工作。

老两口想先拖着,朱明山那边,也是一样的想法,觉得老友这个女儿,恐怕学不了制茶这个手艺,但是呢,见张惠确实喜欢,他走之前给了张惠一本茶经。

“这本不算我们朱家的独门秘籍,书上写的内容大多是制茶这个行业的东西,你如果喜欢就留下看看。”

“看完这本书就入门了?”

朱明山笑道:“你要看了之后能把这本书二十个篇章背下来,我就考虑收你当弟子。”

张惠拿着这本厚厚的书,一咬牙:“行!”

想学制茶不仅是嘴上说说,肯定要付出行动才行。

张高义送朱明山去车站:“难为你费心思哄她。”

朱明山摆摆手:“倒不是哄她,如果真惠惠有那个恒心,我收她为徒又如何?”

茶经原本是朱家代代相传的一些制茶常识,这本书原本在朱文峰手里,见儿子对制茶确实没兴趣,朱明山心灰意冷,就把这本书拿回来了。

刚好,送给张惠看看。

张高义轻笑一声:“那咱们都别急,看看再说。”

私心里,张高义还是希望女儿继承给自己的衣钵,安安稳稳当个老师。

女儿是他们夫妻的心尖儿肉,他们说不出反对的话,女儿如果自己坚持不了放弃,他肯定乐见其成。

朱明山何尝不知道张高义的心思:“老伙计,走了,明年夏天来蒙顶山,我请你吃烤鸡。”

“好,一路顺风。”

今天是工作日,上午朱明山走的时候张惠没有去送他,下午回家,拿起书就是写。

这本朱家祖上多少代人增删修改出来的书,书里面的内容都是用繁体字写就的,有些字她甚至不会读,还要一边查字典一边注音。

要想背书至少要熟读吧,张惠另外拿了个笔记本,把繁体竖版的书,在笔记本上抄写成简体横版,方便她阅读背诵。

陈丽芳过来给女儿送梨子,见到女儿在书房抄书,嘴里还念念有词,她把拿来的梨子放堂屋桌上,轻手轻脚地走了。

学校现在恢复了以前的规章制度,下午没课就可以回家休息,张惠的时间多起来,每天下午睡醒午觉起来,除了看书背书,她也会干点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