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 见面礼收到手软

张惠被一句小孙媳妇弄得红了脸,不自在地偷偷扯江明彦后面的衣摆。

江明彦反手握住:“惠惠脸皮薄,奶奶你别逗她。”

文艳秋老太太哈哈大笑:“瞧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呐,正经恋爱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当年年轻的时候追求你们爷爷……”

“咳咳!”

江长安故意咳嗽,文艳秋嫌弃地摆摆手:“行了行了,知道你要面子,不说了行吧。”

“小江,这是你爷爷奶奶?”

“对的,舅舅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爷爷奶奶。”

转头又跟爷爷奶奶介绍:“这是惠惠的舅舅。”

作为小辈,陈觉连忙伸出手:“给您二位问好,我叫陈觉,是惠惠的舅舅。”

“哎哟,惠惠她舅别这么客气,我家老头子叫江长安,我呢叫文艳秋,你要不嫌弃,喊我们一声江叔,文婶也行。”

“哈哈,文婶您也别惠惠她舅了,您叫我全名陈觉,或者叫我小陈都行。”

江长安退休前在后勤部工作,文艳秋原本是护士长,都是人精,和陈觉几句话就聊热络了。

“大太阳的,咱们也别在这儿站着,先回去吧,咱们坐下来慢慢聊。”

“我看行。”文艳秋指挥小孙子:“快去汽车上把我和你爷爷的行李搬下来,里面带着给惠惠一家带的礼物。”

“辛苦您和爷爷了了。”

“辛苦什么,去年你过来这边,过年都没回去,我和你爷爷早就想过来看你了。”

江长安点点头,赞同老伴儿的话:“听你说惠惠一家把你当自己家人一般照顾,我和你奶奶想当面感谢一番。”

张惠心生感动,想到上辈子。两位老人都是长寿之人,活到九十多岁,当年江家给老太太办九十大寿的时候张惠有幸见过他们一面。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又隔着时空,张惠依然记得老太太慈祥的笑容,温暖的手握住她,带她去参观江家的花园。

舅舅和江明彦都背着一筐杏子,行动不太方便,张惠连忙上前去帮忙。

带着一大包东西出行,张惠这个时候特别怀念小汽车,没有小汽车,这么多东西真不好弄。

“没事儿,东西不重,我提着走。”

江明彦不让张惠沾手,张惠连忙说:“你把小包的那个给我。”

江明彦提着试了试,确实不重,才把小包给她。

江长安和文艳秋老两口看到这一幕,默契地交换了个眼神。

他们家明彦,真把这姑娘放在心上了。

照他们看,这个娇娇弱弱的小姑娘也把他们孙子放在心上了,真好!

“丽芳,你家来客人了。”楼下家属院的邻居大声叫人。

“谁来了?”

胖胖刚睡醒午觉,陈丽芳正在给孩子喂水,听到人叫她,往阳台走了两步,见自家闺女和江明彦走一起,刚想回一句小江不是客人,突然发现不对劲。

那不是哥哥么,和哥哥说笑的一对老爷子老太太是谁?

那老爷子乍一看,和小江有点挂相。

哟,陈丽芳一拍大腿,连忙开门,小跑着迎下去。

“小江,惠惠,这是……”

两方人在楼梯间碰上,江明彦忙介绍:“阿姨,这是我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这是惠惠妈妈,陈阿姨。”

文艳秋笑着道:“不用介绍,一看就知道是惠惠妈,母女俩一样的好看。”

陈丽芳哈哈大笑,欢喜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那啥,叔,婶,赶紧屋里请。”

就在楼梯间呢,左右邻居都听到了,知道江明彦爷爷奶奶从首都来了,大家兴奋起来,这是来张家提亲来了?

有些想去看热闹的,专门去张家门口转了一圈,张家大门关得严严实实的。

屋里,陈丽芳指挥女儿去倒茶:“五斗柜里那个小木桶,你爸前些天从蒙顶山带回来的新茶叶,用那个泡。”

“不用那么麻烦,惠惠妈快别忙了,来坐一坐。”

陈丽芳摆摆手:“不行不行,我们这儿的规矩,家里来人了必须招待一碗醪糟蛋,您二位先坐下歇一歇,我一会儿就来。”

张惠泡茶叶,江明彦熟门熟路地去厨房帮忙烧火,陈丽芳一边忙活着一边问他乡下好玩儿不。

如果没有蔡华那样的人坏了心情,乡下还是挺好玩的。

陈觉怕下面的杏子压坏了,在厨房收拾杏子,听到江明彦说喜欢,笑道:“喜欢玩儿下次又去。”

文艳秋拉着张惠说话,江长安站起身背着手转悠了一圈,张家三室一厅,房间最大的卧室被隔成两间屋,多开了一道门,他们家两儿一女,倒是够住。

家属院的房子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的比较多,张家能住上三室一厅的房子,肯定是当年和人置换的。

江长安也没想错,原本张高义学校那边分了一套一室的房子,陈丽芳钢厂这边也分的一套一室一厅,夫妻俩商量后把学校分的那套房子换给别人。

和人换了两道,贴了几十块钱才在钢铁厂家属院换到这套三室的房子。

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房间,把三室改成四室,阳台那边的另外隔出来的小间厨房不算。

屋里收拾的干净舒适,看得出,张家的日子过得不错。

溜达到厨房门口,见小孙子和人有说有笑的,江长安嘴角翘起来,这小子没哄他们,他确实在这个小县城过得舒心。

江长安转身要走,被拦住了脚步。

“爷爷,吃糖。”

江长安低下头,不到大腿高的小孩儿仰头萌萌地看着他,江长安心头一软:“奶糖吃不吃?”

“吃吃吃!”胖胖激动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张惠抽空看了一眼,奶糖,今天多吃一颗也没什么。

文艳秋扭头对老头子说:“小孩儿吃多了糖不好,给一颗就行,其他放着以后吃。”

“我还能不知道?”

江明彦的大哥前年结的婚,两个年轻人一心忙工作,到现在也没生孩子,江长安眼馋别人家的孙孙,自己家没有孩子,倒是听了一肚子孩子经。

“来了,来了,叔,婶,快来尝尝。”

陈丽芳煮了五碗醪糟蛋,江长安和文艳秋有,哥哥陈觉有,给自家女儿和小江也煮了一碗。

陈觉笑着说:“还给我煮一碗呢,行,我也尝尝。”

碗里两个鸡蛋,张惠分给妈妈吃一个,喂到妈妈嘴边,陈丽芳很享受闺女的关心。

文艳秋夸赞道:“女儿就是比儿子贴心,我家就一个儿子,后头生了两个孙子,我呀,就没有闺女的命。”

“好在我有儿媳,我儿媳性子好,和谁都能处。”

“前年大孙子结婚,孙媳妇是个懂事的,就是工作太忙,早上一早出门去上班,晚上才回来,一天到晚都难见到人。”

说起家里的儿媳和孙媳妇,文艳秋嘴里全是好话,陈丽芳也明白了老太太的意思,笑着捧了一句:“您老人家有福气。”

半下午,张高义回来了,自行车上还绑着个水桶。

“老张回来了,你家有远客来了,还不快回家去。”

“谁来了?”张高义笑着问了声,不紧不慢地把后座上的水桶卸下来,水桶里装着三条鱼,一条三十斤的草鱼,两条巴掌大的鲫鱼。

“江明彦的爷爷奶奶从首都过来了,我看是来你家提亲的。”

“啥?”张高义惊了,手里的水桶扔地上,激起一阵水花。

和张高义关系好的邻居连忙说:“来了一个多小时了吧,你快回家看看,趁早去菜市场看看还有没有好菜,晚上不得招待人家吃一顿?”

“多谢了,我现在就回去。”

“你走吧,你的自行车我给你看着。”

“哎。”张高义一手拿着鱼竿一手提着水桶,一步两个台阶。

“咚咚咚!”

听到敲门声,离门最近的江明彦去开门:“叔叔,你去钓鱼了?”

“嗯,去钓鱼了。”张高义冲江明彦点点头,江明彦弯腰接过水桶,张高义看到屋里的人。

“收获怎么样啊?”江长安笑着问了声。

“有条大的。”

陈丽芳连忙给介绍:“叔,婶,这是惠惠她爸。”

张高义笑着过去,想握手来着,突然反应过来:“我的手脏,叔别介意。”

江长安哈哈大笑:“自己家人,不讲究这些虚礼。”

一句自己家人,拉近了关系,张高义笑着说:“叔坐一会儿,我去洗洗手。”

张惠跟着江明彦去厨房:“你爷爷奶奶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晚上我做饭。”

“你随便做,我爷爷奶奶喜欢美食,只要好吃的都喜欢,不挑。”

“你们家吃甜还是咸的?”张惠才不听他胡说,问的更仔细些。

“咸的,吃辣吃的不多。”

“那就做家常鱼吧,咸鲜口。”

家里只有一把小青菜,几颗土豆,肯定不好待客,张惠提着菜篮子出去:“爸妈,我去买点菜回来。”

“啊,去吧,哎哟,这点儿了,不知道买不买得到肉。”

“我们去看看再说。”

她妈妈舍不得花大价钱冬天做腊肉,等今年过年她凑一凑肉片做些腊肉,家里有腊肉,来了客人也不着急没有好东西招待。

“我跟惠惠一起去。”江明彦紧跟一步。

陈觉站起来:“我也该回去了,再晚了我怕赶不上车。”

“行,你先回吧,等中秋节我回去看你和大嫂。”陈丽芳知道大哥家情况,起身送人。

叫大哥等一等,陈丽芳去五斗柜那里拿了个麻布袋子,拿了两包装好的盐,一包茶叶,还有一壶一斤左右的菜籽油装好。

“大哥你拿上,都是惠惠她爸去蒙顶山跟当地人换的。”

“那我拿上了。”

张高义笑着说:“就是给你们带的,叫陈阳和陈立两个小子吃好点,好好学习,咬咬牙,等明年这个时候就好了。”

陈觉惭愧得很,下楼后,知道舅舅有话要和妈妈说,张惠拉着江明彦小跑两步。

这会儿快到晚饭的点了,卖菜的都已经卖到末茬了,两人溜达了一圈,买了一把不是很新鲜的蒜苗,一把辣椒,几根茄子,一把青菜。

肉铺那儿剩下巴掌大块的五花肉,还有一块瘦肉,张惠一起给买了。

“家里还有一把红薯粉,瘦肉切成末用来炒红薯粉也挺好吃。”

“茄子就做红烧茄子吧。”

“五花肉切片和蒜苗炒回锅肉。”

“辣椒么,切成段,我妈做的皮蛋应该能吃了,和皮蛋凉拌也行。”

“青菜和鸡蛋一起做个煎蛋青菜汤吧。加上家里那条鱼,咱们应该够吃了。”

张惠嫌弃地看了眼手里的菜,又看江明彦:“喂,我说那么多,你怎么不说话。”

江明彦笑的很开心,没什么可说的,听她念叨怎么配菜怎么吃,他突然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家常。

好期待他们俩结婚,不知道过他们自己的小日子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张惠轻哼一声:“还能怎么过,我做饭你做家务呗。”

“你别指望家务都都给我做。”

“那肯定不能。”江明彦拉着她,小声说:“以后家里你做主,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都听你的。”

这一刻,张惠心里甜得跟蜜似的,不好意思地让他撒开手。

“当着人呢,大马路上,好好走路。”

张惠和江明彦回去,舅舅已经走了,陈丽芳看了张惠一眼,眼睛里都是笑,好像捡到钱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