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穆继东哈哈大笑,“刑莉说的对,闺女呀,咱们去北京。”

穆清无奈,“还没谱的事情,爸你先别激动。”

“多少年没碰到过的事情,怎么能不激动。”穆继东兴奋地站起来,“咱们好好等着,我看好事儿肯定能发生。”

穆清嘴巴上没说,心里其实也这样觉得。

她身边的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他们的消息渠道肯定不只是听说。另外还有一个,白云观里住着的那些专家,听她婆婆说,都平反回去搞研究了,有这个消息佐证,她觉得可能性就更大了。

穆清此时很想见见李宝应,他这样的人,肯定知道很多内部消息,可惜,联系不上。

有可能恢复高考的消息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无波的深潭,水面上激荡起的涟漪慢慢恢复平静,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不管心里怎么想,上学、工作不能耽误。

穆继东要上班,穆红旗要出任务,王彩霞他们要回穆家村准备开春干活儿。王春玲要留一两个月给孟晓伺候完月子才走。

孟晓连忙说不用,“妈你有事情就先回吧,我爸妈哥嫂都在南广,您还怕没人照顾我吗?”

孟妈妈也赞同女儿,“别看我是老师,我一般下午没课,空闲时间多得很,照顾孟晓很方便。”

王春玲不同意,“你大嫂的月子是我伺候的,你生孩子我怎么能不管?我当婆婆的,要一碗水端平,咱们一家人感情才好。”

孟家人十分感动,但是,单独叫王春玲留下真没必要,耽误地里的活儿,影响的是工分还有年底分粮食。

林玉见孟家人说的挺真诚,就提了个意见,“要不大嫂就跟着公婆回去吧,我空闲的时间也多,上午我照顾,下午孟晓她妈照顾,坐月子也就是四十天,很快就过了。”

孟晓连忙摆手,“哪用四十天,坐月子十几天都算长的了。”

孟妈妈不同意,“别人没时间坐月子那是没办法,别人我不管,你得把月子坐够。”

王春玲连忙点头,“亲家母说的是,你年纪小不知道厉害,月子坐不好,身体搞差了,以后有你受的。”

“对嘛,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有林玉帮忙,孟家也说不介意,孟晓只差举手发誓自己肯定不会心里不痛快,王春玲才答应跟公婆一起回家。

走的时候,王春玲和穆继军去城外的集市买了六只老母鸡回来,这是给孟晓坐月子准备的。

送走穆家人,孟妈妈去小洋楼看闺女,孟晓笑着跟她妈说,“我婆婆说,我大嫂坐月子吃了四只老母鸡,给我六只,算是补偿我。”

孟妈妈笑的开心,“你这公婆真是个明白人。”

孟晓乐的合不拢嘴,“昨天晚上红旗偷偷问我,真不介意我婆婆不伺候月子,可把我笑死了,他正当我是那些小心眼儿的人呢。”

“你呀,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刚怀孕的时候,孟晓经常听一些生过孩子的医生护士大姐跟她说怀孕的经验心得,吃的穿的各家条件不一样,这就不说了,但是说起伺候月子的事情,一个个的怨气都大得很,不是怨怪男人不体谅自己,就是怨怪婆婆对她们不好。

到了她这里,从头到尾,什么都是痛痛快快,合她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