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许诺自己一口气跑了五千米,回到宿舍看到张扬起来了,正在洗漱:“快点吧,去吃饭了。”

“来了!”张扬洗漱简单,换了一身运动装就跟许诺出门去吃饭了。

早餐这会儿刚做了灌汤包,许诺要了两屉,张扬一个人要了五屉,一屉三个,他还真不客气。

“这吃灌汤包要小心一点儿。”张扬是南方人,知道怎么吃,许诺就跟他学,先咬了个口子吸溜里头的汤汁,然后才是吃。

正吃着呢,郝大川他们也进来了,跟他们坐到了一起:“我们也尝一尝,今天老金特别推荐的灌汤包。”

许诺乐了:“那好啊,一起吃,不过大川哥你可得慢点儿。”

其他人好说,郝大川这作风就是爽利,可也怕他真的一口吞了灌汤包,那样非得内部烫伤不可。

第151章 梦啊!

“我知道,我吃过这个汤包的亏,所以要小心一些。”郝大川倒是对汤包还挺喜欢,吃起来就有些费劲,不过他吃的很小心,应该是知道吃这个东西,不能太心急。

“哈哈哈……。”

一群人在这里用过了早饭就去上班了,许诺销假回来了,给他们带了特产,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在两合村那里,买的一些农家自己做的小吃。

“这是什么?”许诺给他们的东西是一种,类似干粮的东西。

“蛤蟆吐蜜?”作为老京城人,双胞胎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我的天呐,现在还有这种纯手工制作的蛤蟆吐蜜啊?”

“这什么名字啊?”张扬看的稀奇,就拿了一个出来吃:“嗯?还挺好吃的。”

“这东西可有来历了。”许诺乐了。

这蛤蟆吐蜜一般人还真不知道,早先它并不是小吃类,而是更高级的“小货儿”类。

据说明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追随燕王征战的将士们为了军粮便于携带,就把一种用面粉烤制的饼抹上羊油脂,塞进去一些豆沙馅儿,就这么当了粮食吃。

后来有个姓刘的人家,见到这种饼子后萌生出制作一种既便于携带又口感上佳的面食的想法。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刘家人在祖辈传承的面食技艺的基础上探索出工序多达二十六道的“蛤蟆吐蜜”,并将之完整地传承下来。

可惜的是,这刘家是天津人,后来就在天津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且成功了。

而许诺带回来的这蛤蟆吐蜜,纯手工制作,而且不是用烤箱烤出来的,而是用铁锅做出来的,更加的酥脆,内馅儿不是素的,是牛肉松和鸡肉蓉的,这种吃法,外面没的买,只有两合村超市门口有得卖,是村里头的一些人做了,代卖的农副产品。

许诺就买了回来,素馅的其实也有,只是被人拿去祭奠先祖们了,他就买了这些回来。

果然风味独特,且没有任何防腐剂,比外面那些好吃多了。

“都吃什么呢?这么香?”秦勇主任慢悠悠的进来,端着个大型保温杯,里头永远都是枸杞和菊花。

“您尝尝,土特产。”张扬给了秦勇主任两个:“是诺诺带回来的小吃。”

“呦?蛤蟆吐蜜啊?”秦勇主任一眼就认出来了:“这种手工做法都快要失传了,吃,吃两个尝尝。”

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平常的日子,他们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看看电脑,玩玩手机,中午了,就去食堂找点好吃的,然后午休一下,许诺呢,开始写总结报告,送上去未必有人看,但是必须要写,许诺写了,甚至还去了两合村么,他就连这个都写了。

写了两天才写好,然后递交了上去。

但是龙部长突然叫许诺去他的办公室。

说实话,许诺这是第二次来龙部长的办公室,二年多没见,龙部长看起来没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来来来,坐,许诺啊!”

“在。”许诺赶紧站好。

“别紧张,来,坐,坐下说。”龙部长身边还有许诺熟悉的孙空部长。

这位科学怪人似的部长,也还是老样子,只是看许诺的眼神,有些探究:“你这小子,本事挺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