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相信这是他真诚的祝愿,于是她使劲点了点头。

邱天并不确定陆丰年是哪天走的,她没有问,这或许是出于一种自欺欺人的执念,好像不问,他就没有离开的确切日期,他就不会离开一样。

可世界是唯物的,不会因她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和变化。

陆丰年离开的消息她终究是知道了,且很快在北角村——她不止一次从不同人的口中听到陆丰年的消息,不同的,相似的。

有人说货郎交了好运,家里有门路荐他参军;也有人说货郎家本来成分就没定论,是他们村大队戴有色眼镜看人;还有人说难怪那小子不合群,原来是早有高枝可攀,又怎会把穷乡僻壤的乡亲放在眼里。

邱天不喜欢那些有关陆丰年的不好议论,便自动过滤出了她听得进去的消息。

她想起去年陆丰年曾在北京一个亲戚那儿待了挺长一段时间,而前几天谈及参军的事,他说“到底不能拂了家人的心意”……综合这些信息,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陆丰年口中的“家人”,大概就是这位在北京的亲戚吧?

没有了货郎担的日子,虽少了些纷繁色彩和切实的便利,可仍能如常过下去。后来北角村生产队有了自己的供销点,虽然里面商品单调了些,供货慢了些,且有些东西想买还得用上票,可好歹就在村子里,勉强也算方便。

货郎就这么消失在北角村人们的生活里。淡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少提及那个挑着货郎担的俊俏少年。

除了邱天。

她仍常常想起陆丰年,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到渡口旁陪撑船来的陆爷爷坐一会儿,聊会儿天,或给他带一点小玩意。

就像曾经陆丰年偶尔带给她的那些小惊喜一样。

时间弹指而过,一天,一个月,一年又一年,就邱天而知,陆丰年鲜少回来探亲,或许回来过,她却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