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白一堂进城后才吃了一碗馄饨,肚子正饿,看到面上浇的红红的牛肉,立时胃口大开,给徒弟递了个赞赏的目光后就接过那盆面进客房用去了。

堂屋里李氏正拉着秦文茵在哭,“手怎么变得这么粗了?”

秦文茵不在意的笑道:“在琼州自然比不上京城,许多事都要亲力亲为,其实我们过得比别人要好很多。”

至少她们不用风吹雨打的下海打渔和下地播种收割,这就已经过得很幸福了。

但李氏却心疼不已,抹了抹眼泪问道:“顾家现今的情况你应该也知道吧?你打算怎么办?”

秦文茵外柔内刚,她们三人中就属她主意最正,当年顾家休妻,她一声不分辨,拿了休书便偷偷离开京城追上兄嫂一起逃出京城,她不相信她会什么事都不做。

果然,秦文茵冷笑道:“自然是拨乱反正,事实如何就该当如何。”

李氏既担忧又解气,“兰贵妃殉葬,兰家三代被诛后嫁进方家的兰家女就病逝了,如今方家生怕受四皇子和兰贵妃牵连,对于嫁到顾家的方氏应该也不会太重视,你要对付她应当不难。”

秦文茵面无表情的看着手中的茶杯道:“你错了,我要对付的不是她。”

方氏婚前与她丈夫苟合固然可恨,但更让她痛恨的是顾怀瑾,当时开平案刚事发,朝局混乱,秦家牵涉其中,她每日提心吊胆的关注朝政,担忧兄长,甚至与侯爷献策让他和顾老夫人回乡躲避,可没想到他会在这时背叛他们的婚姻。

秦文茵冷笑一声,对于当年发生的事,没有谁比她更清楚了。顾怀瑾无耻却不够狠毒,优柔寡断,当年她才能从京城逃脱,不然等顾侯爷和顾老夫人从老家回来,她必死无疑。

那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到现在她都记忆尤深,所以她并不想一刀子便把他杀死,而是想让他也尝尝当年她的感受。

不过这些事秦文茵是不会和别人说的,哪怕是曾经的闺蜜也不会说,所以她转移开话题笑道:“今儿可真是巧,怎么就在聆圣街碰上你了呢?”

“我是陪家中的几个女孩来买些书的,你也知道如今世道不像从前对女子那般宽容了,女孩上街不仅要带帷帽,还要家长陪同才好,哪里像从前,我们想出门便出门,就是不带丫头也没人说闲话。”李氏叹惋道:“好好的世道全叫兰氏给坏了。”

“会变好的。”秦文茵拍了拍她的手安慰,“别人且不提,皇后娘娘当年也是松山女学的杰出人物呢。”

和清溪书院一样,松山书院也分为男学和女学,而刚刚受封为皇后的太子妃便出自松山女学,而太后也曾是清溪女学的学生。

俩人都很开明,解除兰贵妃影响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禁锢不过是时间问题,当然前提是以后不再出现那么脑残的上位者。

俩闺蜜久别重逢,有不少的私密话要说,介绍完各自的儿女,便不由说到王瑶,李氏微微叹息道:“瑶瑶留下的儿子也十七岁了,现就在清溪书院里念书,只是那孩子……”

李氏满目忧虑,叹息道:“那孩子人品相貌都像她母亲,再加上被他家祖母磋磨,性格软弱得不像话,幸得太子府时不时的照料,这才平安长大。”

李氏是宗室女,出嫁时才被封为静怡郡主,她爹是没实权的郡王,她娘又没儿子,因此嫁的忠远侯府也已没落。

而王瑶是皇后的亲侄女,太子的亲表妹,只可惜她父亲早逝,所以她在家里同样不受宠。

但三个女孩却都聪慧敏锐,且意趣相投,三人从小班便是同窗,一直到女学毕业,连嫁人都是前后脚的功夫,所以一直很要好。

如果说李氏活泼开朗,明艳大方,秦文茵外柔内刚,才华横溢,那么王瑶则是温柔善良,聪敏过人,可十五年前的一件案子一下便把其中的俩人卷了进去。

秦文茵被休,不得不带着身孕跟着兄嫂南下避祸,而王瑶则是因为皇后被囚,太子被软禁,王氏被厌弃而成了刘家的累赘,不到一年便抑郁而逝。

因为两个好友的遭遇,李氏一直郁郁寡欢,如今抱着秦文茵总算能哭得痛快了。

俩人并不知聆圣街内外已经因为秦文茵的归来掀起了风波。

当时李氏从茶楼里跑出来的画面不少人都看见了,因为近十年来难得见一贵妇如此失礼,大家不由多关注些。

结果一关注便有人窥到了些真相。

“那好像是秦阁老的妹妹,她回来了?怎么怀里还带着个孩子,哎呦,她旁边的男子也挺俊的,莫非是再嫁了?”

“顾怀瑾的次子都比秦氏生的孩子小两个月而已,还不许人家再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