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

赵宁连忙接过塞给顺心,“没事,让顺心刨成细细的一条,当零食吃也不错。”

顺心留着口水去了,感觉赶路他们也胖了怎么办?

赵家在惠州县城不显,但在镇上却是大乡绅,且素有善名,跟他们家善名一样远播的是他们家的发家史。

从赵宁的祖父往上数五代还是佃农,平时除了耕种自家的地外便是给免费给地主家放牛。

恰逢战乱,地主家带着一家老小逃命去了,村里十室九空,没走的不是不想走,而是没钱没粮逃不掉。

等到战乱结束,大楚建国,太祖皇帝大手一挥给天下百姓免赋免税,休养生息,三年内,凡开垦出来的荒地一律不收田税,持续耕种五年后地归私人所有。

本来饿得只有一口气在的赵家先祖精神一振,先从衙门里领了赈济粮,然后便靠着一个锄头开出了十亩的荒地。

说是荒地,却是村里绝户后留下无人耕种的土地,因为土质不好,交通不便,衙门并不收归国有,而是任其长草荒废。

但对赵家先祖来说却是一份天大的机遇,之前他们家可是一分地都没有,全是佃地主家的地种。

赵家人也都死绝了,只活了赵家先祖一个,他就靠着挖野草和朝廷的赈济熬过了第一年,第二年地里开始产粮食,他一人种十亩地,又不用纳税交赋,三年间便存下了些钱和粮食,到中年时便娶了一个媳妇将血脉传续下去。

赵家人都勤奋,五代的努力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在乡间也算是个小地主,因此到赵宁爷爷出生时,他太爷爷大手一挥,决定送他儿子去读书,他们家也出个读书人,改换门庭。

于是他爷爷就开始埋头苦读,家里父兄皆供他一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