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页

虞县公抿了抿嘴,挥手道:“算了,你一把骨头了,找个年轻机灵的往益州走一趟吧,也不用找到什么实证,当然,能找到更好,找不到就问一下他们的风评,和他们昔日的先生和同窗打听,尤其是亲近的那些同窗,总能打听出些什么来的。”

长随便笑着应下。

虞县公人老成精,一旦想开了,那找到的法子可就多了,反正他又不是刑部和大理寺,不用证据,于是敲了敲膝盖道:“你呢,就在京城里打听打听,这二十年来陈福林都做了什么好诗文,叫人记下一份来给我看看。”

又道:“还有,查一些,这些年有没有益州那边过来的学子上门拜访他的,或者和他关系最好的。”

官场最讲究人脉,同乡,同窗,还有同门。

陈福林曾在益州府学读书,那同一个先生教出来的学生,或者他同窗教出来的学生……这些都是人脉,一般来说,他们来京都会上他家门走一趟的。

而陈福林在他那些旧同窗,旧老师那里人品如何,看这些年他和益州的联系如何就知道了。

长随听明白了,退下去查。

这当然不是一时半会儿出来的,但宫中查这些东西却比虞县公要容易得多,尤其皇后还是让古忠去查的。

让古忠去查,就相当于是让皇帝去查了。

因为涉及到益州王,皇帝早在知道白善和周满的身世后就把他们身边的人查了一遍。

庄先生在他的认知里就是那三孩子的先生,算是他们的智囊,但教书先生嘛,大晋多的是,所以他并没有怎么上心。

皇后一让古忠去查,他也上心了两分,于是让自己的人去查。

皇帝的人知道庄先生曾经要考国子监,便从这里开始查起,不到半天时间便也查出了他和陈福林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