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所以大闺女归宁对家中孩子的婚事影响已经不大,既然如此,不嫁就不嫁吧。

等他们再老一点儿,到时候想办法给她办个女户,或是直接就靠着她几个兄弟过日子。

她现在住的房间分给她,以后就是周家六兄弟分家了,也没谁能把她赶出去。

至于他最操心的年老以后奉养的问题,老周头也想清楚了,闺女要是能一直卖姜,存个二三十年,到时候攥着钱,直接放出话去,谁伺候她,就给谁工钱。

他就不信,他周金那么多孙子,到时候能不心动?

一个人到需要人伺候的时候还能活多久?一年,还是三年?

最久也就五年吧。

用二十年的钱吃五年的孝顺,足够了。

当然,老周头的这些想法自然不止是想想而已,他和钱氏谈过的,然后让钱氏转告周喜,让她平时省着点儿花。

像什么衣服,珠花这些,没必要买的别买,也别总是给家里人买这个买那个,对着兄弟们手也紧一点儿,谁要是和她借钱得先通过他们,有他们在,以后她几个兄弟不敢不还钱……

还有什么肉啊,点心之类的,能少买就少买,把钱存下来,以后那都是她的生计。

这番话,在春天时钱氏就和周喜说了。

但周喜并没有多高兴,因为她感觉得到,父母并没有放心多少,而她的生活现状是好的,但没人对她的未来抱有信心。

周喜心里不是不难受的。

既有对未来的茫然,也有对父母的歉疚。

她都这么大了,还让他们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