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页

很正常,却又不正常的一封折子。

正常在于,一般水利工程急需民工时,的确会从外地聘请或调遣一些劳工来支援;

不正常在于,犍尾堰很庞大,因为年久失修,初步设计的工程年限便是三年。

大贞元年开始拨款,到白启上折时,还有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才到齐,而后来事实证明,修补工作更长,一直持续到两年前的秋天才完成。

这样长期的水利工程,一般多是州内各县的百姓轮流来此服役劳作,很少会那么早的从外地调派劳工。

第246章 留下

当时魏知便想把白启找来问一问,结果一问才知道,这位大贞元年的进士,他不是调到了别的地方任官,而是在大贞二年时就死了。

还是死在任上,死在剿匪中。

魏知以前在刑部干过,断案锻炼出来的直觉告诉他,那不正常。

所以他放下了调查犍尾堰的工作,转而去调查白启。

两年过去了,犍尾堰的账册根本看不出什么来,他知道犍尾堰一定有问题,但没有证据,一切都白搭。

所以他去查白启。

当年跟在白启身边的人竟然全都死了,这其中不仅有他的下人,还有当地的一些官差,当年白启的县丞何子云及其长子一起死了,全都是为了剿匪。

魏知在查白启时感觉到了阻力,那股阻力比调查犍尾堰时还要大。

比如他在益州府要看犍尾堰的账册,他们会眼也不眨的给他,要见当年修筑犍尾堰的劳工,也没人阻拦。

可他找到当年的一些旧人问起白启,却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止,被问话的人也一直言辞闪烁。

明明之前他还看到过白启在任时留下的案宗及办案中的各种笔记,但一夜之间,蜀县的衙门就起火,将那些卷宗全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