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混乱了一会儿,终于找回思路:“第二,没有人觉得你碍事,不要这么想,这是辜负了大家对你的关怀。”

“然后第三,第三……我,咳咳,那个,我会经常去看你。”

‘我舍不得你,和你一样不想分开’,这种话实在说不出口,只是想想青年的后脖颈就几乎和他的头发变成同一颜色。

“想要作之助,不想去东京玩。”

日和哼哼唧唧吐出意见,肩膀往下一垮:“我能听出来的,大家已经商量好了,必须要去,对不对?”

无论如何,以“为你好”为由直接替人做出决定,怎么想都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但是日和“什么都好我没意见”才是常态,真要顺着她宅在横滨,等到墨菲定律生效再去后悔又有什么用?

说到底,还是“家长主义”与“自由成长”之间难以兼顾的现实,与日和日益觉醒的独立人格之间出现了矛盾冲突。

简单点解释,也就是小姑娘终于摸到了迟来的叛逆期的边边。

如果只是一个小孩子,家长当且应当善尽监护人之责,严格管束,认真教育。因为孩子几乎没有自我控制与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干预既是教育也是保护——不但保护孩子,也保护其他人不被孩子无意识伤害。

但是孩子总要长大,不再对家长服从代表着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作为挣脱父母双手踉跄着奔向未来的青少年,父母的保护欲尚未消退,美好的自由在前方召唤,两代人之间因为生活经验造成的争执再所难免。

放在日和身上,织田作之助既高兴又头疼。

高兴于她越来越像个正常的少女,头疼于……自己说话没有以前那么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