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太后稍安勿躁。”

太后急了:“太师!你让哀家如何能稍安勿躁?皇帝他,前几天刚把李顺杀了,今天又把张谦给砍伤,你说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他,他……肯定知道了什么!太师,咱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你和恒王图谋之事,是不是要暂缓一下?太师,你说话呀太师!”

太后连珠炮般的话语听得沈天峰只觉头疼,昨天从那个老家伙家里出来后,他就觉得不太对劲,脑子里像是被灌了浆糊,听不得吵闹的声音,就连妻子给他送饭时多说了两句,他都有些受不了,更别说太后这当面急急燥燥的质问了。

幸好沈天峰还有理智残存,还记得眼前这个女人是太后。

“太后稍安勿躁!”沈天峰扶额说道:“如今你我在同一条船上,所作所言并非一人之事,恒王殿下的人马顷刻集结,太后此时言弃,叫已然开拔的大军情何以堪?难道太后要让信国公府为此担上背信弃义之名吗?”

沈天峰毫不留情的话让太后顿时清醒,解释道:“哀家不是要背信弃义,只是觉得有些仓促,皇帝那边……”

她并不知晓高瑨身摄魂蛊,被沈天峰控制的事情,只是单纯的凭自己的直觉去判断,这段时间她的心慌程度丝毫不亚于三四年前,高瑨在并州起兵逼宫那阵子,甚至感觉这回比上回更心慌。

因为事情发生得太了,得她根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而沈天峰看着笃定,却并不对她知无不言,可如今她和整个信国公府都被沈天峰和恒王拴住,想脱身已经不可能,只能希望上天再多眷顾一些,让他们想做的事情顺利成事。

“太后放心,陛下如今神志不清,他随意杀人更加说明了他疯得彻底,我们只要耐心等待恒王殿下将大军调来,届时我们里应外合,太后只需如前次一般,主动拥立恒王殿下,信国公府便再立从龙之功,恒王殿下对潘家定然要比当今陛下看重许多。”

沈天峰耐着性子与太后讲解,话说得有点多,他头又开始疼了起来。

“先不说什么从龙之功吧,哀家至今都不知沈太师缘何这般肯定陛下疯魔?你不说清楚,如何叫哀家心安。”太后今日传召沈天峰入宫,就是要弄清楚事情原委。

沈天峰见今日若不说,太后这边会闹出不必要的麻烦,便叫太后附耳过去,将摄魂蛊之事说与她听,得知这些,太后方才了然:

“怪不得你们如此笃定了。”

随即又问:“不对啊,可若是太师能用摄魂蛊控制皇帝,又为何要将恒王推举上位?”

沈天峰说:“这摄魂蛊一旦启动,蛊之人活不过半年,若不推举恒王,半年之后江山谁坐?”

太后难得精明:

“可太师为何挑恒王?或者说,沈太师的背后是否另有高人?”

恒王是先帝的第七个儿子,在所有藩王势力,兵力比不过陈王,能力比不过安王。

沈太师说:“太后多虑。沈某背后无人,只是众藩王,恒王殿下最为识趣而已。”

能力和实力不够,才更需要其他势力的支持,而那支持的一方才能狮子大开口的讨要好处,于两敌国而言,若能推举敌国一位无能的君主上位,对于本国而言绝对是最喜闻乐见之事。

当然了,这些沈天峰不会跟太后细说,他现在只需听从主上之命,等待恒王率兵而来,将京城闹个天翻地覆,恒王登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从谢远臣手收回武威军的兵权。

礼朝边境若是少了武威军的镇守,那他北辽铁蹄还有何惧,直驱礼朝皇都亦非难事。

其实比起已经被摄魂蛊折磨得疯疯癫癫的高瑨,沈天峰和他的主子更担心的是谢远臣。

谢远臣手握武威军兵权,在军声望极高,他的存在堪比虎符。

恒王欲逼宫京城,最难过的一关就是谢远臣那关,京的各大营势力均需高瑨的虎符调遣,沈天峰借高瑨口谕勒令四方大营无虎符不可动,可惜高瑨疯得太,以至于沈天峰至今没找到高瑨的虎符所在,不能直接调遣四方军营的兵力,要不然他还能将这世道搅和得更乱些。

不过,要不怎么说天助呢?

就在他们考虑怎么让谢远臣像高瑨逼宫时那般,让他只管国家边防,不管皇室内斗的时候,高瑨做了一件自掘坟墓的事——他神志不清发疯的时候居然错手把谢贵妃杀了。

沈天峰亲眼看到那个画面的时候,简直高兴得面容扭曲,而主子得知后也拍手叫好。

谢贵妃是谢远臣的女儿啊,母族蔡氏更是显赫,她这一死,可谓是彻底断送了谢远臣和高瑨平衡关系,谢远臣和蔡家现在只怕心里对高瑨恨得要死,巴不得有人能替天行道收了他替自己女儿报仇呢。

所以,沈天峰前天便借谢贵妃被杀一事私下找了谢远臣,试探了一下他的口风,正如他们所料,谢远臣对高瑨有恨说不出,可以想见,等到恒王一旦真的兵临城下,谢远臣看在他和高瑨的杀女之仇上,定会袖手旁观。

只要谢远臣不参合,四大营按兵不动,那沈天峰和他主子所谋之事就一定能成功。

毕竟若是四大营不动,靠这禁宫的八千禁军侍卫又如何与恒王所带的两万精兵相提并论?